幸福這堂課,你聽過嗎
哈佛是眾所周知的學府,當走在哈佛的校園中,你隨意找個學生打聽一下,就會發現,如今,在哈佛最受歡迎的不是王牌課《經濟學導論》,而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年輕講師教授的幸福課,他的名字叫泰勒·本·沙哈爾。
“最初,引起我對積極心理學感興趣的是我的經歷。我開始意識到,內在的東西比外在的東西,對幸福感更重要。通過研究這門學科,我受益匪淺。我想把我所學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于是,我決定做一名教師。”
本·沙哈爾自己說,正是源于這個理由,他才在哈佛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畢業以后沒有去大公司任職高薪職位,而是留在了母校任教。
在本·沙哈爾的課堂上,我們經常聽到他對幸福感作出的這樣一種闡釋: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他在課堂上說:“人們衡量商業成就時,標準是錢。用錢去評估資產和債務、利潤和虧損,所有與錢無關的都不會被考慮進去,金錢是最高的財富。但是我認為,人生與商業一樣,也有盈利和虧損。
“具體地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面情緒當作支出,把正面情緒當作收入。當正面情緒多于負面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
“長期的抑郁,可以被看成一種‘情感破產’。整個社會,也有可能面臨這種問題,如果個體的問題不斷增長,焦慮和壓力的問題越來越多,社會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蕭條’。”
曾經有過一項有關“幸福感”的研究表明,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3個因素:遺傳基因、與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而積極的心理,可以幫助人們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曾聽一位教授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尤利烏斯·馬吉出生在蘇黎世郊區的一個貧困的農家,異常窘迫的家境,讓他沒有讀完初中,便開始了艱難的打工人生。然而,多年過去了,他唯一的特長只是像父親那樣磨面粉。父親曾悲哀地對他說:“你這輩子就是磨面粉的命了。”
馬吉不甘心地回答父親:“不,我不會一輩子邁著沉重的步子,一圈圈地推著兩扇磨?!备赣H撒手而去時,留給他唯一的遺產便是那兩扇簡陋的磨盤。望著那轉了無數圈的磨道,望著那兩扇默默無言的磨盤,不服輸的馬吉思索著走出窘境的途徑。
20歲那年,馬吉從朋友舒勒醫生那里得知——干蔬菜不會損失營養成分。他想若將干蔬菜和豆類放在一起磨,一定會磨出富有營養的湯料。那樣,豈不是可以讓那些家庭主婦們熬湯更快速、方便一些?
他立刻借錢購置了設備,開始磨自己想象的那種湯料。就這樣,憑借一個靈感加上果斷的行動,馬吉很快便贏得了人們難以想象的成功——最早的速溶湯料。
產品一投放市場,便大受歡迎。然而,馬吉仍不滿足,他的眼睛繼續緊緊盯著那兩扇磨盤,思索著接下來該磨出什么樣的新產品。
經過反反復復地試驗,他終于在1890年磨出了可以改變沙司、涼菜、魚肉、湯和配菜味道的萬能調味粉。后來,他又磨出了廣為暢銷的濃縮肉食品。到1901年,他已是資產超過億元的大型跨國公司的老板。
在蘇黎世大學舉辦的一次演講中,馬吉自豪地告訴人們:“即使命運只贈給我兩扇簡單的磨盤,希望也會給予我信心、智慧和執著,讓我磨出自己亮麗的人生?!?/p>
幸福的人生,在于自己一步步地努力創造。也許命運在你的人生之初并未向你露出微笑,在你成長的過程中,也許陰云密布的日子會比艷陽高照的時光多很多,但對于像尤利烏斯·馬吉這樣的人來說,這一切都是一個簡單的開始,是人生風景中一個短暫的片段。
積極且勇敢地向前邁步,生活總會不時地展現笑容。
有一天,我在一個公交站牌處等車的時候,遠遠地,看見一個小孩子拉著媽媽過來了,好像還在爭論著什么。待到他們走過來了,我才聽清楚,原來他們是在為去不去動物園看大象而爭執不下。
小孩子不依不饒:“我就要去動物園看大象,為什么你不讓我去!”
媽媽勸他:“不是早說過了嗎,今天出太陽了咱就去,但今天沒有出太陽啊,而且天氣預報說還可能要下雨呢,還是改天再去吧?!?/p>
“媽媽騙我,今天出太陽了……”
媽媽笑了起來,問道:“哪里有啊,不要騙人,你說說,太陽到底在哪兒?”
小孩子抬起頭來,東看看西瞧瞧,然后指著天空喊:“那不是在那兒嘛!”
“沒有啊,那只是烏云而已呀?!?/p>
“對呀!”沒想到,小孩子一副非常認真的樣子,“太陽就躲在烏云的后面呢,等一會兒烏云一走開,不就出來了嗎?”
聽到小孩的話,所有等車的人都笑了。
對于積極的人來說,太陽每天都在天空中,雖然有的時候我們看不見它,但那是因為它正躲在云的后面。而烏云總有散開的時候,就如人生總有諸多的幸福會接踵而來一樣。
上一篇:對自己微笑,快樂會將生活圍繞
下一篇:當你打開雙手,世界就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