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需要坦然應對,順勢而為
一個人很難改變外部的大環境,這是因為環境中的人和事情都是客觀存在的,根本無法改變。那么,難道就要對周圍的一切繳械投降,也對于人生徹底放棄嗎?當然不是。還記得有人說過嗎?心若改變,世界也隨之改變。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能通過改變心態的方式,坦然地應對人生,在人生之中學會順勢而為呢?這樣不與人生為敵的態度,必然會讓我們得到更多的饋贈和驚喜。
英國圣公會主教埋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地下室里,在他的墓碑上,寫著一段特別引人深思的話:“年輕的時候我以為自己無所不能,我展開想象的翅膀試圖改變這個世界。然而,我最終頹然地發現自己只是世界上非常渺小的存在,我的力量根本不足以與這個世界抗衡,為此我又立志要改變國家。后來,我發現我的國家也是一臺龐大的機器,構造復雜、運行良好,我也無法改變國家。直到人生進入暮年,我對于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只能改變我的家庭和親人。但是,又有誰愿意被別人改變呢?他們全都拒絕了我。此時此刻,我的生命即將走向盡頭,我才真正頓悟——如果當初我能從改變自己開始做起,就可以改變我的家庭和親人,就可以帶動他們和我一起改變國家,甚至能夠改變全世界呢!”哦,多么痛的領悟,不過還好,大主教最終還是頓悟了,并且把這樣的領悟分享給更多的世人,以此避免世人們繼續重蹈他的覆轍,最終窮盡一生忙忙碌碌,卻連自己都沒有改變。
正如大主教所說的,又有誰愿意被改變呢?如果被動地接受改變,是沒有任何人愿意的,那么每個人能做的就是主動地改變自己,這樣才可以讓自己有嶄新的面貌,也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來改變周圍的人和事情,甚至整個世界。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有太多人都覺得無法改變自己,為此他們理所當然想要去改變別人,又因為遭到別人的反抗,而變得怨聲載道、牢騷滿腹。
我國臺灣大名鼎鼎的作家吳淡如曾經說過,一個人真正成熟,就會接受他所必須接受的,也會改變他所能夠改變的,而不強求,更不會為自己有畫地為牢。現實總是殘酷的,從來不會讓我們如愿以償盡情享受美好和輕松,既然如此,就不要抱怨現實,更不要抱怨生活。任何時候,我們都要調整好心態,才能對于生活懷著積極的態度,也才能對于未來有自己的理解。記住,當你成為自己的主宰,當你能夠駕馭自己的情緒,當你可以和平地接受這個世界,你就會變得無比強大起來。
巴雷尼很小的時候就身患疾病,還因為疾病的后遺癥,成為重度殘疾者。媽媽看到巴雷尼這么小就受到命運殘酷的打擊,很心疼巴雷尼,也忍不住要掉眼淚,然而媽媽也清楚地知道:此時此刻,巴雷尼需要的不是媽媽的眼淚,而是媽媽的支持和鼓勵。于是,媽媽勉強露出笑容,來到巴雷尼的病床前,對巴雷尼說:“孩子,雖然疾病在折磨著你,還給你帶來了苦惱,但是媽媽相信你很勇敢,也相信你可以戰勝眼下的困境。親愛的寶貝,你可以答應和媽媽一起努力奮斗,戰勝疾病嗎?”巴雷尼雖然還小,但是從媽媽鄭重其事的表情上,從媽媽紅著眼眶卻忍著不流出來的眼淚中,他知道媽媽說的話很重要。他撲到媽媽的懷里哭起來,從此之后,巴雷尼在媽媽的陪伴下開始了漫長的康復過程。不管是走路還是做操,媽媽始終陪伴在巴雷尼的身邊,和巴雷尼一起努力,給巴雷尼加油鼓勁。
有一次,媽媽患上嚴重的感冒,而且發起了高燒,渾身都很冷,還瑟瑟發抖。媽媽原本想要少鍛煉一次,轉念一想:我是媽媽,是孩子的榜樣,我不能這樣就放棄,否則以后巴雷尼就不會有頑強的意志力。就這樣,媽媽繼續陪伴巴雷尼鍛煉,汗水濕透了媽媽的衣服,但是媽媽咬緊牙關,一直堅持到巴雷尼鍛煉結束才去休息。正是在媽媽的鼓勵和堅持下,巴雷尼才能夠戰勝厄運,后來順利考入大學,成為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獲得者,為整個人類社會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沒有人知道自己將會從生活中得到什么,這是因為命運總是反復無常,生活也總是給人驚喜。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全力以赴提升自己、增強自己的實力,從而才能在人生的路途中有更好的表現。
有人說,人生是一場沒有目的地的旅程,是未知的,的確如此。那么,我們要如何應對人生呢?不要盲目應付,疲于奔命,而是可以以不變應萬變,以自己的強大和執著戰勝生活的一切困厄。
上一篇:人生重在選擇,貴在堅持
下一篇:從此不再當拖延癌晚期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