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個人貼什么樣的標簽,他就會變成什么樣的人
在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總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行事,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權,這該怎么解決呢?墨菲定律給我們支了一招:“人一旦被別人下了某種結論,就像是商品被貼上了某種標簽一樣,會自覺按照這個結論做事。”
雷布利克的著作《我和梅脫林克的生活》中,講述到一個身份低微的比利時女傭的驚人變化,仔細品讀的話,你會發現主人用的恰恰就是這一招。
隔壁飯店里有個女傭,每天為我送飯菜,她的名字叫“洗碗的瑪麗”。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她最初只是廚房里的一個助手。說起她的那副長相,實在太古怪了!她長著一對斗雞眼,兩條腿彎彎的,身上瘦得沒有四兩肉,整個人看起來也是迷迷糊糊、無精打采的。
有一天,她來給我送餐時,我坦白地對她說道:“瑪麗,你知道你擁有的內在財富嗎?”
平日里,瑪麗總是壓抑著自己的感情,生怕惹來什么麻煩,不敢輕易露出自己的喜惡。她把面放到桌上后,嘆了一口氣說道:“太太,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些。”她沒有任何懷疑,也沒有提出其他的問題,而是回到廚房,反復思量著我說的那句話,深信這不是在拿她開玩笑。
從那天開始,她似乎也明白我問她的問題了。在她謙卑的心里,已經發生了某種奇特的變化。她相信,自己是一件看不到的暗室之寶。她開始關注自己的面部和身材,并加以修飾。她原本枯萎了的青春,逐漸地散發出一種青春的味道。
兩個月后,就是我要離開那里的時候,瑪麗突然跑來對我說,她要與廚師的侄兒結婚了。她悄悄地告訴我:“我要去做人家的太太了。”她感謝我,對她說了那樣一句簡短的話,讓她的整個人生從此煥然一新。
看到了嗎?雷布利克只不過給了“洗碗的瑪麗”一個美好的名譽,而那個名譽卻改變了她的一生。當年,利士納要影響在法國的美國士兵的舉止時,所用的方法和琴德太太與雷布利克用的方式如出一轍。
心理學家克勞特認為:當一個人被一種詞語貼上標簽之后,他自己就會做出形象管理,讓自己的行為跟標簽上的內容相吻合。這種現象是因為被貼上了標簽引起的,所以被稱為“標簽效應”。
心理學認為,標簽通常都有定性導向的作用,無論這種導向是好是壞,對一個人的“個性意識的自我認同”都有巨大的影響。給一個人貼上標簽之后,通常會讓這個人朝著標簽所說的那樣發展。
如果你想身邊的人變成什么樣,做出什么樣的舉動,那你不妨給他貼個標簽,他會在不知不覺中按照你希望的那樣發展。如果你想對一個人某方面的缺點進行改善,那么你要告訴他,他已經具備這方面的優點了。
這就如同莎士比亞說的那樣:“如果你沒有某種美德,就假定你有。”當你“假定”對方有你所要激發的美德,并給予他一個美好的名譽去表現時,他為了不讓你感到失望,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世界上的每個人,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乞丐還是盜賊,他們愿意竭盡所能,保持別人贈予他的美譽。
上一篇:相信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
下一篇:越為已經失去的傷心,便會失去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