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錯誤,不過是成功埋下的伏筆
春耕時節,人們都在地里忙著播種,只有一個農夫每天什么都不做,閑散著大把時間。這引來了人們的羨慕和好奇:“這么快你就把麥子都種完了?”
農夫搖搖頭:“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辛辛苦苦種下去的籽也都長不起來。”
又有人問:“那你種棉花了?”
農夫還是搖頭:“沒有,去年鬧蟲災,我哪還敢種棉花!”
人們不禁追問道:“那你種了什么?”
農夫兩手一攤,回答說:“什么也沒種,我要確保安全。”
可想而知,等到再次農忙收獲的時候,農夫只有“望麥興嘆”、空空如也了。我們誰也不知道未來是長是短、是險是安,只是有一點,當回避了危機、放棄了嘗試,也就等于放棄了學習、改變、成長和生活。這無異于被自己的態度所捆綁,是喪失了自由的奴隸。
我們或許會愛錯人,或許會為不值得的事痛哭流涕,但有一點是確信無疑的,那就是錯誤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正確,讓下一次做得更好。每一次成功都要經歷過失敗的洗禮,每一次失敗都會送你走上成功的殿堂。我們不能把自己和曾經的錯誤、種種的痛苦等同看待,你只活在此時此刻,而且也有能力讓今天變得與眾不同,更有能力去開創美好的未來。要記得,人生所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為未來的某個時刻埋好了伏筆。
人類在嬰兒時期的蹣跚學步,就是通過不斷嘗試和犯錯來學會走路的。當我們第一次努力嘗試著站起,邁開腳步時,無疑,是摔倒了并重新回到了爬行。但我們不會去在意這個結果,沒過多久,對摔跤的恐懼也煙消云散。我們不斷地再次起身又再次摔倒,終于可以像一個人那樣搖搖晃晃地站直了。即使這樣,接下來也不可避免無數次的摔跤。
那時,我們還不懂什么叫失敗,也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和恐懼,只是一種對生命本能的嘗試,讓我們終于可以順利地直立行走。在后來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慢慢變得謹慎,學會考量,在思前想后、反復衡量中,便不知不覺地陷入恐懼的錯覺。它告訴我們:失敗是有可能的,而失敗則意味著我們毫無價值。
失敗真的毫無價值嗎?與其以某些結果來判定失敗,倒不如去總結教訓,在細節中尋找答案:“我從行不通的那條路上學到了什么?”“這件事能解釋我之前無法解釋的事情嗎?”“我從中發現了什么意料之外的東西?”
生活中本就充滿著矛盾,成功就是從無數次失敗中學習總結而來。當我們去嘗試做一些事情時,發現結果并非預期所想,但同時卻從中發現了樂趣,這才是“錯誤”最具創造力的行為。往往,出乎意料的方式才是創造性思維的最高形式。
茫茫世界風云變幻,漠漠人生沉浮不定,而未來的風景卻隱藏在迷霧中。要知道,向哪里進發都會有坎坷的山路,也會有陰晦的沼澤;雖然有深一腳淺一腳的危險,但人生之路那么長,又何必在意眼前一次的錯落呢?同時,如果你只盯著0這個數字,那么你將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把它拾起來重新審視一番,也許整個世界都將會出現在你的眼前。
上一篇:發掘天賦,激發自身的潛能
下一篇:當你的生命發光,未來更會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