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你變好的,一定不是當初放棄你的那個人
01
一個朋友失戀了,準確來說,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
她十分痛苦地對我說,盡管知道這個人哪里都不好,自己就是喜歡他;明知道他就是跟自己玩玩,她也愿意付出一切。但卻被他拒絕了,她特別痛苦,很不甘心。
一陣痛苦過后,她做了一個決定。說要去報英語班,去健身房鍛煉,讓我給她推薦書單,要讓自己變得更好。還幻想,自己變好之后一定可以讓這個男孩子后悔傷心,甚至回心轉意。
她態度堅決,我無法反駁。
只是不斷感嘆,世上并沒有未完成的故事,只有未死的人心。
02
上小學的時候,我喜歡過一個男孩子,他長得極其清秀,穿衣服也很好看,頭腦聰明,那么難算的數學題他每次都是寫幾行公式就能算對。
他坐在我前排,我每天坐在后面通過45°角盯著他立體的輪廓看,而他卻只看得見一個留有娃娃發型的女生,那是我們班長,穿得也很好看,成績也很優異,他們被安排坐在一起考試的時候,就像是一輪閃電浮現在我眼前,時刻都在刺痛我幼小的心靈。
我知道,這個男孩子不喜歡我,喜歡班長,原因是我曾撿到他寫給班長但未送出去的小情書。他夸她聰明、能干、好看、多才多藝。我一邊讀一邊把這些詞語對應到自己身上來看,發現都是跟我相反的意向。
盡管如此,我還是忍不住鼓起勇氣去跟男孩子表白了,結果那時情商堪憂的他直接回復我說:“謝謝你,但是我有喜歡的人了,我喜歡好看的優秀的女孩子……”
我被傷透了心,于是把泄洪般崩潰的心情寫在日記本里,我立志要讓自己成績變得優秀起來,也要穿好看的衣服,不再像平常撒丫子在操場上跟男生瘋玩,要淑女起來,讓他后悔。雖然,那時候我并不懂后悔意味著多大的深意。
從此我像變了個人似的,早起晚睡,隨時抱著書看。直到畢業那天都沒好好抬頭看他。
我和班長都考進了市里最好的初中,男孩去了外地更好的學校。一年一年時間過去,我慢慢也成了學習委員,學期末在幾百人的大會廳上臺領獎學金,后來我考到北京,參賽領獎好不快活,時間已經把記憶洗刷得不成樣子。
很多年后一次回老家過年,偶遇到這個男孩,我們寒暄了幾句,他告訴我說高考失利之后,去了本地一所不太好的大學,現在在當地找了份穩定的工作。我也客氣地跟他寒暄,說了說自己看上去還算光鮮的經歷。從他那些被歲月打磨的靈氣全無的眼神里,我看不到絲毫悔意,我也一點沒有期待這份情緒。
不禁感嘆,首先是愛情使你忘記了時間,然后是時間讓你忘記了愛情。
03
讀大學時,我曾經死乞白賴地喜歡過一個人。
但卻被嫌棄不夠好看、太幼稚、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我用了兩年時間,用盡全身心的力氣把自己變得看得過去、成熟起來、有獨立生存能力。
我甚至感到興奮、激動,以為將自己變成了這個人口中美好的樣子,這個人就會用另一種眼光看待自己,而對那份眼光的期待伴隨著一種復雜的情緒,是后悔、是惋惜,甚至是可不可以從頭來過。
然而當我滿懷信心地把這些年,足以證明我已經變好的東西發過去時,多年處心積慮盼望的事情并沒有發生,等來的卻是杳無音信。
有人說,愛情不是愚公移山,也不是鐵杵磨成針,在表態之后,得不到回應,在明知不可為的時候放棄,是最優雅明智之舉。
04
一直以來,我覺得喜歡一個人,或者愛一個人,最可怕的狀態就是“不甘心”,因為如果對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摻雜了這樣的情緒進去,那么它就不純粹了。
如果是為了“不甘心”而去繼續追隨這個人,即使追到了,你也得到了短暫的慰藉,于是你甘心了,但結果會好嗎?
你只不過是在平復自己心里面一種非常不健全的小情緒而已。這種不健全的小情緒就類似于,小的時候你媽本來答應給你買一個娃娃頭雪糕,而突然因為你把碗打了,或者做錯了一道題,于是你和娃娃頭雪糕失之交臂。
你覺得痛苦、惋惜、不甘心,你不斷地追問自己一個問題,不就是把碗打了嗎,不就是做錯了一道題嗎,憑什么剝奪我吃娃娃頭雪糕的權利。
回到對一個人的情感問題上,你的心理活動也許會是,不就是你沒那么喜歡我嗎,不就是我之前欲拒還迎過你嗎,憑什么現在說不喜歡就不喜歡,說走就走了。你不甘心時,希望得到他、擁有他、占有他,就像是你期待吃到一個原本應該吃到的娃娃頭雪糕一樣。因為你只是覺得,本來應該是你的,或者本來應該是你擁有的。
但是,這世上又哪里有什么事情叫作本來應該呢?本來應該中的“本來”就是一個過去時態虛擬語氣的感嘆,對不存在或者未發生的事情抱以念想并且日思夜盼,不覺得可笑嗎?
不甘心往往伴隨而來的另一種情緒就是,“要變好”。
似乎我聽到、看到的所有在戀愛關系當中不順利,沒有如愿以償的人,最后在痛哭流涕之余,都會甩出來這樣一句話:“哼,我要把自己變好變強,等到有一天,他回過頭來看的時候,讓他后悔去吧!”更有甚者,還會一邊描繪這樣的情景——他跪求的場面以及他悵然若失的神情。
但是冷靜下來細想一下,就會發現這里面存在著多么不成熟的主觀臆斷。
如果一個人最開始就沒有想接受你的意思,憑什么就覺得,你把自己變好了,他會高看你一眼呢?如果你挖空心思把自己變好、變美、變漂亮,單單只是為了讓他后悔,這個動力是不是太沒有說服力了?
如果一個人在不接受你的那一刻,已經重重地傷害過你了,那你為什么還要把之后自己一切好的、快樂的事情和變化都要跟他聯系在一起呢?
是不是若干年后,你把自己變好了,回過頭去看到他卻成了一個“矮窮挫”,你就開心了?如果他并沒有成為“矮窮挫”,反而是更好,甚至比你還好,那你是不是還要削發下一個十年,再立地成佛重新修煉?
其實,很多時候在戀愛這件事情上被對方拒絕了,多巴胺分泌出來這種叫作“不甘心”的情緒因子,多是因為被“打臉”了,覺得羞愧了。這就特別像兩個不勢均力敵的人在街上吵架,突然強的那一方扇弱的那一方一巴掌,弱的那一方一時間無法反擊,但是礙于情面和對自己心里的安撫,他會說一句:“你等著!”
等什么呢?等著弱的自己變強、變猛,一巴掌就能把一個人扇暈過去,然后讓原來那個強者后悔,當初不該打這個弱者一巴掌。
你覺得這樣成立嗎?沒準等到弱者把肌肉練出來的時候,強者都不記得這碼子事了。
感情也是一樣,你兢兢業業把自己打磨成一個更好的樣子,卻是為了等一個不在乎、不珍惜你的人對你進行一番評判,然后等他后悔。不覺得,這樣做比你當初就撲倒在他腳下還要作踐自己嗎?
所以,不管你愛過多少人,不管你愛得多么痛苦或快樂。最后的目的不是為了學會怎樣去戀愛,也不是為了去等待那毫無價值的憐惜和悔意,而是學會怎樣去更愛自己。
記住,期待你變好的人,一定不是當初選擇放棄你的那一個,而是在這個世界某個時空角落,跟你一樣,在將自己變得更好的那個人。
借用《神曲》中的一句話——如果愛,請干凈地愛,把愛情獻給愛情。
上一篇:最好的生活狀態,是全情做你自己
下一篇:比改變更難的,是改變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