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會真的獲得快樂
一次,巴菲特被邀請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給學生做演講,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時,他大笑起來說,自己與在座的學生相比,并沒有什么不同之處,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那就是他每天都在做自己喜愛的工作。
對巴菲特而言,投資并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一種樂趣,只是他的樂趣恰巧能賺很多的錢而已。在他看來,賺錢并不是人生的終極目的,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是他畢生的追求。
我們很難想象,身為“股神”巴菲特的長子,霍華德竟然是一位農民。霍華德對農業的興趣,源于他在非洲的一次經歷。有一次,霍華德到非洲出差,正當他準備拍攝遷徙中的斑馬和羚羊的時候,突然看到貧窮的農民放火清理土地,并在地上留下一片燒焦的痕跡。之后,霍華德領悟到,要保護非洲的生態環境,就得先解決廣大人民的糧食問題。從此,他知道自己該做什么了。
對于霍華德的選擇,巴菲特不僅沒有反對,還相當支持,因為在巴菲特看來,喜歡的就是最好的,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那就是一種幸福。為了表示對兒子的支持,巴菲特特意為他買了一座農場。
世間大多數人,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做著自己不愿意做的事,過著自己不情愿過的生活,他們要為家庭奔波,為工作拼搏,有時還要說些違心的話,辦些違心的事。也許,向生活妥協之后,他們變得富有,可是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他們的人生真的快樂嗎?
人赤條條地來到這個世界,最后也要赤條條地離開,曾經生活過的,追求過的,創造過的,都無法跟隨自己到另一個世界。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當時當刻,以最真、最快樂的心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享受當時的每一分每一秒。
日本著名的漫畫家手冢治蟲,從小就對漫畫有濃厚的興趣,5歲起就開始畫漫畫。每當母親拿到父親的收入時,總是先給他書本費,其中就包括了買漫畫書的錢。漸漸地,家中的漫畫越來越多,達到了兩百多冊,并占據了他房間的大部分空間。
五年級的時候,手冢畫了一冊漫畫給同學們傳看,被老師沒收了。后來,老師又將漫畫還給了心驚膽戰的手冢,并告訴他:“喜歡畫什么就畫吧,你畫得不錯。”
手冢擁有醫學博士的學位,但他對醫學并不感興趣,也不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他將自己的苦惱告訴了母親,母親告訴他:“做漫畫家吧,因為那是你的興趣所在。”
果然,從事了自己喜歡的工作之后,手冢不再苦惱了,工作起來也很有干勁。他一生所創作的漫畫作品多達15萬頁,甚至還曾同時執筆13部漫畫作品連載,每天的睡眠不足4個小時。巨大的工作量,不僅沒有讓他感到疲憊,反而讓他越來越有精神。因為,做自己想做的事,無時無刻不是快樂的。
縱觀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人,大多從事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例如,朗開心地彈著自己喜歡的鋼琴,成功地在國際樂壇上掀起了一股“郎朗旋風”;愛迪生在自己鐘愛的科學國度里馳騁,發明了震撼世界的電燈;巴爾扎克在自己饒有興趣的文學領域筆耕不輟,最終成了一代文學巨匠。
人只要活著,就要做事,人生的過程可以說就是一個做事的過程。但做事與做事不一樣,有些事是你喜歡做的,有些事是你不喜歡做的。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會很主動、很賣力,不喜歡做的事,你做起來就缺乏激情,總感覺那是一種心理負擔。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區別,才把幸福和不幸區分開來。
有的年輕人說:“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很多事是你無法改變的,我們只能學著去適應。”的確,人生有很多的無可奈何,不是你想改變就能改變的;可人生還有很多事,是你明明可以改變,卻不曾嘗試著去做的。如果生活只是你糊口的工具,那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你就沒辦法生活下去了嗎?
智者說:“人生好似一個布袋,等扎上口的時候才發現,里面裝的都是遺憾,還有許多沒來得及做的事。”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這樣壓抑的人生,處處都是流血的傷口,而治療的辦法,就是誠實面對心中所想,隨著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不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是需要堅持和韌勁的。也許你會遭到父母的反對,也許你要忍受周圍的閑言碎語,也許你不得不面臨失敗的危險。如果這些你無法堅強面對,那你就只能成為生活的弱者,成為他人思想的附屬品,永遠受制于人。想象兩種不同的人生,如果你堅信自己可以做到,不妨勇敢一次,努力追求自己的真正所需。
人生幾十年,是何其的短暫?年輕時一定要為自己活著,不要總是被別人所左右。怎樣的人生才是最好的,只有你心里清楚,他人的意見,未必是你心底最渴望的聲音。做自己想做的事,走在生命的路上,你會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慶幸自己沒有白來世間一次。
上一篇:做人不要處處爭強好勝
下一篇:再等一下,風雨之后就是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