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真為人,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
生活中,可能每個年輕人都曾被告知,年輕不可氣盛,要低調,要追求完美和成熟,誠然,這是年輕人應該遵循的處事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年輕人要壓抑自己的喜怒哀樂。哈佛大學一位教授曾說過:“我每次都很緊張,因為我害怕被發現一些內心的感受,但卻被自己搞的很累,學生們也很累,我極力想表現自己完美的一面,爭取做個‘完人’,但每次都適得其反。其實,打開自己,袒露真實的人性,會喚起學生真實的人性。在學生面前做一個自然的人,反而會更受尊重。”的確,人無完人,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但如果過分追求完美,而又達不到完美,就必然會產生浮躁的情緒。過分追求完美往往不但得不償失,反而會變得毫無完美可言。
對此,稻盛和夫說:“如果感恩之心是幸福的誘因,那么率真的態度也許是進步之母。即使是刺耳的話也以謙虛的態度聆聽,當改之事就在今日立即改正,不拖到明日。這種率真的心態能提高我們的能力,改善我們的心智。”
實際上,稻盛和夫自己也是個率真的人。當他還是個研究人員的時候,每次做完一個實驗并得出驚人的結果時,他都高興得雀躍起來,甚至手舞足蹈。他的助手對他的這一行為很是不解,只是冷眼看著他。
一次,稻盛和夫又高興地跳起來,他看到冷靜的助手,便對助手說“你也高興高興呀”,助手露出一副無所謂的表情瞟了他一眼,吐出一句話:“你是多么輕率的人。”“你總是為一點小小的成功就高興得不得了。值得一個男人高興得跳起來的事情,一生中可能有一兩件就不錯了。像你這樣動不動就手舞足蹈,只會讓人覺得輕率。”
聽到這話的瞬間,稻盛和夫感覺渾身上下被潑了一瓢冷水。但是,他很快恢復神態,對助手說:“你說得很對,但是我認為取得成果時,哪怕成果再小,還是單純、率真地高興為好。即使多少有些輕率,但是發自肺腑的高興、感恩,是繼續從事踏實的研究和勤懇工作的動力。”
這就是稻盛和夫的人生指針和哲學。生活中的年輕人,也應以保持率真的心態,即使是小小的喜悅之情,也應要表達出來。這才是真實的你,真實的人生。
一天,因為單位某同事喜得貴子,小王和單位其他同事們一起前來道賀。來到同事的家,小王環顧了一下,發現同事的家布置得溫暖,尤其是懸掛著的那些花花草草,更是為整個家增添了幾分情致。
正當小王觀賞之時,同事說:“這幾盆花草有真有假,你們看出來了嗎?”
“我怎么沒有看出來呢?”另外一個同事反問道。
“誰能不用手去摸,不靠近用鼻子聞,在五米以外準確地指出真假,我就送給誰一盆郁金香。”主人有些得意地說。
聽到主人的話,大家都興致勃勃地仔細觀察起來。只見眼前的幾個盆栽,都長得極為茂盛,看起來個個碧綠如玉,青翠欲滴。乍看之下,真是分不出真假,可是用心觀察,你還是能發現其中的不同。小王偶然發現有三盆花依稀能夠找到枯萎的殘葉,有的葉片上還有淡淡的焦黃,顯示出新陳代謝和風雨侵襲的痕跡。可是另外兩盆,綠得鮮艷,紅得燦爛,沒有一片多余的贅葉,沒有一絲雜草,更沒有一根枯藤。一切都是精心設計、精心制造的結果,它們顯得完美無缺。看著它們,似乎這完美的東西遠不如那些夾雜著殘枝敗葉的新綠更令人愉快。
的確,人生原本就是極為真實、簡單的,且存有不可避免的缺陷,有些人對完美生活的幻想超出了生活本身,刻意裝點的生活,就如那盆假花一樣,雖然看起來很精致,但總會缺乏生氣,缺少經歷生命過的真實。如果時時都是如此的心境,事事都是如此的狀態,生活的一切雖看似華麗或精細,但它始終缺少靈魂的寄托。
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真實的,率真的人才具有真性情,人們大多愿意和這樣的人打交道。
從心理學上來講,雖然任何人都喜歡聽好話,但沒人有愿意聽假話。事實證明,現實生活中,人們更愿意與那些做人做事光明磊落、真性情的人交往。而對于那些苛求完美、從不顯露自己的脾氣、秉性的人,人們則敬而遠之。因為人們都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那些“趨于完美”“毫無瑕疵”的人雖然在為人處事上并未有多少過錯,但未免顯得不夠真誠;他們雖然優秀,但不可愛。為此,現實生活中,與人打交道,我們一定要做到真情流露,說真話、做真事,有情緒也不要刻意壓抑。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下面這則職場故事:
蕭紅是一名廣告公司職員,這家廣告公司在業界享有盛譽,其實,當初蕭紅和眾多職場新人一起擠破了腦袋進了這家公司,也并不是因為薪水高,而是因為她覺得自己需要磨練,需要一個地方增長自己的能力。而這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成了她的首選。
但實際上和任何員工一樣,蕭紅對高薪水也是充滿向往的。她知道,公司每個人的薪水都是不同的,而她是一名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又沒有工作經驗,在這里的薪水自然是最低的。但蕭紅相信她會一點點將自己的薪水提高,于是,她一直埋頭工作著,并未顯示出自己的對薪水的不滿。
有一天,當她正在食堂和同事們一起吃飯的時候,一個五十歲左右的老人端著飯坐在了蕭紅的旁邊,蕭紅也覺得奇怪,她并沒有見過這個老人。
老人主動找蕭紅說話:“小姑娘,在這兒上班沒多久吧,習慣嗎?”
一看老人這么和藹,蕭紅也不好拒絕,就聊了起來:“挺好的,同事之間,也都相處的很好。只是……”
“只是什么?”老人好奇的問。
“工資太低了,都不夠我一個月生活費!”蕭紅見是個陌生人,領導又不在,也就脫口而出了。
“是嗎?”
“是啊,不過其實也沒什么,大家的標準都是一樣的,我目前還沒有資歷拿高工資,因為在這里,都是為工作而來的,我們不能一味為工資而工作,而是為了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工作的質量。”蕭紅一口氣說完了這些。
老人聽完笑了笑。等老人走后,有個主管跑過來對她說,那個老人是集團的董事長,蕭紅覺得自己惹麻煩了,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但是急也沒用了只能等待“死訊”的來臨。
但奇怪的是,蕭紅并沒有收到解雇的通知。第二天,經理召開了會議,公司大大小小員工都參加了,會上,蕭紅又看見了那個老人,老人說:“直到昨天,我才知道,原來這些年來公司的員工的薪資水準還停留在五年前,這明顯是不合理的嘛,怎么一直沒人跟我說?幸虧昨天有個年輕人跟我說了這些。”蕭紅當時很害怕,以為董事長要在會上當面批評自己,原來是夸獎自己,后來,董事長宣布大家都提升一個工資水準,就這樣,蕭紅成了公司的大功臣。
故事中的新員工蕭紅可以說是歪打正著,本來在公司談薪水是很忌諱的事,但她一番無心的話卻讓自己漲了工資,還成為同事眼中的“功臣”。但我們發現,雖然講的是一些脫口而出的話,并未進行深入思考,但是卻深得人心,領導聽了也能欣慰地接受。
總之,年輕人你應該明白,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自己的世界里,我們是主角,在別人的世界里也許只是龍套。當喜則喜,活出真正的自己,坦然面對生活給予的一切,不要讓苛求完美的心,使生活失去原本的真實。
上一篇:父母離異帶給孩子的傷害很大
下一篇:現在就樹立夢想,然后用不懈的努力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