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退是為了大踏步前進
讓則通,通則順,一順百順,順風順水,順心順利。
人生就好像是一個圓,無論順時針、逆時針畫,都能畫得出來。生活中,在必要的時候,學會“退”不是屈服、軟弱,而是非常務實、通權達變的智慧。退可緩解現狀、轉危為安。退,是一種戰術,也是一種戰略,更是高標準做事的必然要求。
以退求進是高明的處世哲學,只有收拳才能出拳有力,退一步是為了大踏步邁進兩步。
以退讓開始,以勝利告終,是人情關系學中不可多得的一條錦囊妙計。你先表現得以他人利益為重,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獲益開辟道路。在做有風險的事情時,冷靜沉著地讓一步,未嘗不能取得更佳效果。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就是利用以退為進的策略奪得兵權的。
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魏主曹睿面對如雪片般飛來的告急文件,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另一方面,文告又到,說東吳孫權稱帝,與蜀國結盟,隨時會入侵中原。兩處告急,如何是好?此時又傳出執掌兵權的大都督曹真病重的消息,曹睿只好宣召自己一直不信任的司馬懿商量對策。
司馬懿說:“以臣猜測,東吳孫權只是稱帝,故作興兵。我們不用派兵防吳,只要集中兵力防蜀便可以了。”曹睿認為有理,立即封司馬懿為大都督,總領隴西各路兵馬。又吩咐左右,說:“去曹真府取大都督兵符來。”
司馬懿卻阻止說:“讓我自己去取吧!”
司馬懿見了臥病的曹真,說:“東吳、西蜀聯盟興兵來犯,諸葛亮又再次兵出祁山,您知道嗎?”
曹真大驚,說:“我因為病重,家人封鎖了消息。現在國家危急,只有司馬兄才有能力抵擋蜀兵呀!”
司馬懿謙虛地說:“我才薄智淺,怎可稱職呢?”
曹真命左右,說:“取大都督兵符來!”
司馬懿推辭道:“都督不用擔心,我愿助你一臂之力拒敵,只是不敢接受兵符呀!”
曹真聽了,央求道:“你如果不擔此重任,國家就危急了!我今日雖然病重,也要面見皇帝推薦你!”
司馬懿見他如此有誠意,便說:“天子已有恩命,只是我不敢接受罷了!”曹真大喜,說:“你若肯擔當此任,蜀兵可退!”司馬懿再三推辭后,終于接受了兵符。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恰當地運用了以退為進的策略,既掌握了兵權,還化解了曹真被奪權的怨憤。
為人處世要學會退讓。讓則通,通則順,一順百順,順風順水,順心順利。退讓,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走向成功的謀略。
上一篇:取舍兩難時,選擇積極的一面
下一篇:向苦難行個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