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即使無話可說,也不要談論別人的隱私
一個人總有一些純屬個人私事的東西,這些“隱私”往往不宜擴散,只能在自己與摯友之間“你知、我知”。這些隱私包括傷心的事,包括快樂的秘密,也包括生活的缺陷、個人的恩怨,等等。
早從小學時代起,我們就開始在一定范圍內向別人保密了,就是對最親近的父母也不例外。但是我們心頭的秘密,卻可以向要好的同學朋友公開,只是,這有一個條件:“秘密”告訴了你,你就得為我保密。不然,以后我就再也不會把秘密告訴你了。這種向朋友吐露又要求朋友保密的傾向,隨著年齡的增長,愈來愈強烈。
傾吐內心隱秘必須是相互的。有時你沒有將某個朋友當為知己,但他卻一時沖動將自己的隱私告訴了你,如果你珍視友誼,你就很有必要將自己一件類似的隱秘也告訴他。如果有必要的話,甚至可以編造一件類似的丑事,既表示對他的安慰,也為了使他事后不必因為告訴你他的隱私而不安。交換秘密能讓兩個人的秘密都有了保險系數。如果你知道他人的秘密而不用自己的秘密與之進行交換,那么你就成了“知道得太多的人”,她輕則與你斷交,重則用詆毀和誹謗來先發制人。
我們需要明白,朋友之所以將他的隱私告訴我們,就是為了贏得我們的同情和愛憐,要我們及時幫他想點辦法。但這些隱私知情者的范圍不能大,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每一個女人都應該明白,朋友之所以將他的“隱私”告訴你,是基于對你的信任,對此你只有為他分憂解愁的義務,而沒有把這種隱私張揚出去的權利。如果不把保密作為一種對朋友的責任,而是熱衷于蜚短流長,把朋友的悄悄話“大白于天下”,可能會引起不少人的諸多議論,甚至被添油加醋一番,這會把朋友置于非常尷尬,甚至絕望的境地。即使你是無意間向別人泄露了朋友的秘密,也要真誠地向朋友道歉,否則,同樣會把事情搞糟。而你也會因此而失去朋友,失去周圍人對你的信賴,最終你將成為孤家寡人。
心理學家認為,對于一個人來說,保守秘密的能力是他在社會中健康發展的基礎。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們就認為保守秘密的能力居于一個人心理健康發展的中心位置。兒童在6到7歲時就學會不要提前泄露送給媽媽的禮物。研究者們還發現,保守秘密的本事能加強一個人的吸引力。
馬克思住在巴黎的時候,與詩人海涅之間的友誼,達到了“只要半句就能互相了解”的地步。海涅當時的思想相當進步,寫下了許多戰斗詩篇,每到夜晚,他就到馬克思家中朗誦自己的新作。馬克思和燕妮就一起與他加工、修改、潤色,但馬克思從不在別人面前“泄露天機‘,直到海涅的詩作在報章上發表為止。
后來,海涅又創作了《西里西亞紡織工人之歌》,深刻地揭露了德意志反動統治,馬克思高興地稱他為“同志”。兩人的友誼日益深厚。1845年,法國反動統治無理驅逐馬克思,馬克思臨行前給海涅的信中寫道:“離開海涅讓我很痛苦,我真想將你也一起打入我的行李中去?!?/p>
人們之間互相交往,是為了交流情感、尋找幫助和增進友誼。人們結交朋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心里話能夠找到個可以傾訴并被理解的對象。但是,言而無信的人卻辜負了這種信任,他們當面答應“保守秘密”,背轉身來又向別的不相干的人和盤托出。像這樣的人,怎么讓人與之交往呢?
更有甚者,有些人天生喜歡做長舌婦,別人的隱私是她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前臺跟財務的小張關系不一般。有人看到他倆相擁著散步呢!”
“聽說啊,市場部的主管是總經理的小舅子呢?!?/p>
“嘿,聽說了沒有啊?陳經理好像跟小莉關系很曖昧……”
“聽說老李家最近請了一位年輕的保姆。誰想到,老李竟然對她有意思呢。聽說,甚至……”
在辦公室里,你難免會聽到這樣流言蜚語、是是非非。這種閑來無事、道人隱私的事,是女人最感興趣的,也是最惹人厭的。在關系復雜的辦公室,碰到這樣的話題,你一定要慎重參與。
一個四處散播朋友秘密的女人,肯定是不受歡迎的?!伴e談莫論人非”,人們的隱私更是不可觸碰,即使無話可說,也不要談論別人的隱私。謹記這一點,我們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上一篇:即使你很強大,也要學會在別人面前示弱
下一篇:即使沒有事業也要有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