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異帶給孩子的傷害很大
爸爸媽媽離婚給果果帶來的傷害很大,年幼的她面對法官的提問“選擇和爸爸一起生活,還是選擇和媽媽一起生活”,還沒有回答呢,就為難地以淚眼看著爸爸媽媽,最終“哇啦”一聲哭出來。看著這一幕,媽媽也心酸落淚,但是她不想把果果給爸爸,因為她不想讓果果和后媽在一起。那一刻,媽媽很想放手,不想讓孩子面對如此殘忍的選擇,但是她咬牙堅持著,暗自決定等到一切事情過去就會好好地彌補果果。
最終,果果選擇和媽媽在一起,她說:“我想要爸爸,也想要媽媽。如果一定要讓我選,我選擇和媽媽在一起,因為我不想讓媽媽一個人太孤單,爸爸還有阿姨和小弟弟呢!”就這樣,果果和媽媽一起生活,但是媽媽明顯感覺到果果變得不快樂。以前的果果特別愛笑,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始終笑瞇瞇的,充滿樂趣,但是如今的她卻常常沉默,也會盯著書桌上擺著的爸爸的照片發呆,失神。每當這時,媽媽就恨透了前夫,就是因為他婚內出軌,薄情寡義,才導致孩子這么痛苦。有的時候,媽媽也會在果果面前詛咒爸爸,果果的眼神馬上就會黯淡下來,可惜媽媽沒有注意到。有一天夜里,果果突然發燒,媽媽一邊背著果果朝著醫院走去,一邊詛咒那個男人。果果忍不住哭起來,對媽媽說:“媽媽,不要再罵爸爸了,如果你覺得我是累贅,我就跟著爸爸也行。我會讓著后媽,不會和后媽吵架的,你放心吧。”聽到果果這句話,媽媽猛然醒悟:這么多次,我殘忍地當著果果的面咒罵她的爸爸,都像是在她的心上插上一把刀啊!媽媽趕緊安撫果果:“果果,媽媽愛你,怎么會覺得你累贅呢!媽媽保證,以后再也不罵爸爸,咱們娘倆好好過,好嗎?”懂事的果果擦掉眼淚,要求下來自己走,她知道媽媽已經很累了。
父母離婚,尤其是還因為各種不可協調的矛盾而對薄公堂,必然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記得在古時候,有兩個農婦爭奪孩子,誰也不愿意撒手,眼見著尚且在襁褓之中的嬰兒嚇得哇哇大哭,負責判案的縣官居然說:“你們倆搶奪吧,誰的力氣大,搶到孩子,誰就是孩子的親媽。”有個農婦力大如牛,當即使勁搶奪嬰兒,而另一個農婦則哭著放開了嬰兒。這個時候,縣官說:“把孩子交給那個婦人,她的力氣不是沒有你大,而是因為她是孩子的親生母親,所以她不忍心搶奪孩子,她怕傷害了孩子。”這樣的審判讓人們心服口服。在上述事例中,面對著不愿意放棄撫養權的爸爸和媽媽,果果沒有這樣的好運氣,只好在法庭上艱難做出選擇。
不得不說,媽媽雖然是為了果果好,但是卻沒有從感情上更好地照顧果果。如愿以償得到果果的撫養權之后,她總是當著果果的面抱怨她的爸爸,咒罵她的爸爸,可想而知果果還小,對于感情根本沒有明確概念,為此她心中對爸爸只有不舍,而沒有怨恨。媽媽這樣的做法更加重了婚姻破裂給果果帶來的傷害,讓果果覺得很難接受,無法面對。幸好果果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讓媽媽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也可以及時改正。
婚姻的破裂,對于孩子的傷害是最大的,因為沒有感情的夫妻誰離開了誰都會過得不錯,唯獨孩子,不管是選擇和爸爸一起生活還是選擇和媽媽一起生活,都會失去自己摯愛的另一方。所以對于孩子而言,婚姻破裂的傷害是最大的。作為父母,不管因為什么原因選擇分開,如果沒有孩子當然可以隨心所欲,但是如果有了孩子,就要首先考慮如何把對孩子的傷害降至最低,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選擇最適宜的方式解決問題。
要想減輕離異對孩子的嚴重影響,除了要在辦理離婚手續的過程中盡量和平解決問題之外,還要處理好孩子與對方的相處問題。有些夫妻離異之后彼此憎惡,為此禁止孩子與對方見面,殊不知,這是不被法律允許的,也是剝奪了孩子理應擁有的父愛或者母愛。只有父母和平分手,分手之后也能針對關于孩子的問題友好協商,才能處理好關于孩子的撫養問題,也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
小測試:孩子是否患上了兒童抑郁障礙呢
1.孩子精神很差,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來。
2.孩子情緒消極,總是很悲觀,內心常常被失望、絕望等負面情緒困擾。
3.孩子長時間地保持沉默,不愿意張口說話,不愿意與父母溝通和交流。
4.孩子的胃口很差,對于美食也提不起興趣,體重有所減輕。
5.孩子不愿意親近同齡人,喜歡一個人待著,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6.孩子常常會哭泣,并沒有明確的原因,似乎無緣無故。
7.孩子不愿意上學,厭學情緒很濃重,而且還找借口、撒謊,找各種理由逃避上學。
8.孩子常常覺得腹部疼痛,又說不清楚原因。
9.孩子只想待在家里,不想去外面玩。
10.孩子很少開懷大笑,總是很沉默。
11.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親近,也不喜歡接受同齡人的關心和陪伴。
12.孩子的情緒越來越暴躁,焦慮感很嚴重,不管遇到的事情是否值得生氣,都會勃然大怒、大發雷霆。
13.孩子對于很多事情都充滿抱怨,對于父母缺乏感恩之心。
14.孩子的妒忌心理很強,每當看到有其他孩子表現比他們更優秀和突出時,他們就會非常嫉妒。
15.孩子無法敞開胸懷接納這個世界,而總是因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就耿耿于懷。
16.孩子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受到歡迎的人,而覺得身邊的人都充滿了惡意。
17.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做好該做的事情,常常會失去正常的生活與學習節奏。
18.孩子的記憶力突然嚴重下降,對于原本可以輕松記住的很多事情和學習方面的內容,都會遺忘。
19.孩子總是否定和批評自己,哪怕對原本不屬于自己責任范圍的事情,也會感到沮喪失落。
20.孩子總覺得自己被他人排斥和拒絕,為此在人際交往中落落寡歡,顯得非常孤獨和無奈。
上述這些癥狀,都是孩子患上兒童抑郁癥的表現,當孩子的行為表現符合上述各條越多,也就越意味著孩子已經被抑郁情緒困擾,已經陷入了抑郁的怪圈之中無法自拔。為此,父母一定要用心觀察,從而才能及時對孩子采取一定的措施,給予孩子適宜的幫助,從而帶領孩子消除抑郁的困擾,而更好地面對自己,熱情地擁抱人生。在上述二十條之中,如果孩子所符合的項目超過其中十條,父母要尤其重點關注孩子,避免孩子受到抑郁癥的侵擾和傷害。
上一篇:愛,要有所保留
下一篇:率真為人,表達自己的喜悅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