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面對,不逃避、不畏縮
在對重度強迫癥孩子的治療之中,暴露療法是很有成效的。就像孩子原本非常恐懼一件事情,他們可以有兩種選擇:一種是逃避引起自身恐懼的事情,另一種是逼著自己勇敢面對引起自身恐懼的事情。前者的效果只是暫時的,后者的效果才是更加持久的。同樣的道理,強迫癥孩子在產生一種想法之后,可以通過屈服的方式去滿足自己的想法,也可以采取暴露的方式堅持不采取任何措施,就任由事情朝著自己假想的負面去發展。最終,當他們發現一切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么糟糕時,他們內心的緊張焦慮也就會漸漸地緩解。事實是最強有力的說服力量,在事實面前,他們再遇到相似的情況,就不會那么緊張焦慮,也可以有效地緩解強迫癥狀。
當然,孩子的自制力往往很差,而且他們對于自身情緒的認知能力也有限。當內心產生的頑固想法驅使他們即將做出行動的時候,他們往往很難有效控制自己。例如,他們想去洗手的時候就去洗手,想去檢查門窗有沒有鎖好的時候就去再次檢查門窗,他們沒有那么強大的力量要求自己放棄那些毫無意義的想法。從本質上而言,父母要告訴孩子,這些強迫想法其實就是大腦中形成的障礙。正常情況下,大腦能夠甄別哪些想法是有效的、是值得實現的,哪些想法是該摒棄的。而在強迫癥狀況下,大腦失去了甄別能力,根本不知道哪些想法是應該付諸行動的,哪些想法是應該被摒棄的。可想而知,孩子的大腦因為強迫想法的存在而變得混亂和無助。作為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對抗大腦障礙,從而恰到好處地引導、增強孩子對抗一切的力量,而不要總是任由孩子在混亂狀態中猶豫糾結、無法自拔。
當然,要想做到這一點,父母就要幫助孩子了解什么是極端固執的想法。不要擔心孩子不能聽懂或者不能區分,因為對于一個四五歲的孩子而言,他們可以知道哪些想法是正常的,哪些想法是任性的、不被接受的。當然,因為語言發展能力限制了他們的表達,所以他們無法準確區分和清楚區分。為此,父母要引導孩子進行區分。例如,可以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對于各種想法進行區分。準備兩個箱子,一個箱子上標注“正常想法、可以做的”,另一個箱子上標注“非正常想法、不能做的”。然后,父母和孩子一起界定這些想法屬于哪個箱子,漸漸地孩子就會形成正確的想法認知。對于那些不能做的想法要及時剔除,這對于孩子是很有效的幫助。當然,隨著不斷地成長,孩子的認知能力越來越強,思維能力也會顯著增強,為此父母對于孩子的引導和幫助也會更加順利。
在強迫觀念的影響下,孩子會產生各種稀奇古怪、讓人匪夷所思的想法,需要明確的一點就是,這些想法未必真的會發生,或者在無所作為的情況下,事情的預期并非一定像孩子所想的那么糟糕。為了幫助孩子暫時遏制住要去彌補或者重復去做的沖動,父母可以采取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暫時讓孩子把關注點轉移到其他事情上。這樣一來,孩子就可以更容易地放任他們所擔憂的事情不受任何干擾地繼續向前發展,最終他們會意識到一切都不會發生,或者說即使最糟糕的結果發生,也不像他們所想象得那么無可救藥。他們內心的焦慮才會緩解和消除,他們內心的擔憂才會變得淺淡。
事實勝于雄辯,這個真理到何時都適用。有的時候,父母說很多道理給孩子,孩子也未必能夠聽得進去,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定要引導孩子積極面對,幫助他們放下焦慮看著一切發生。這樣的直接面對,不逃避、不畏縮,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現實,也才能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焦慮。
此外還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的強迫癥第一次發生的時候,往往是父母感到最無法接受的時候。即便如此,父母還是要放松心態,而不是如臨大敵,更不要當即呵斥孩子改正,或者試圖馬上糾正孩子。對于父母來說,接納孩子、安撫孩子的情緒,這是首要的任務,否則父母的不正確應對和過激的情緒反應,只會導致孩子的內心更加緊張和焦慮。作為父母,即使真的忍不住想要提醒孩子,或者給予孩子更好的引導和幫助,也要講究表達的方式。如果可以不歇斯底里、如果可以不那么鄭重其事,何不真正地給予孩子更多的幫助、給予孩子更好的對待呢?心平氣和地或者以調侃的幽默語調和孩子溝通,會讓孩子變得輕松,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焦慮情緒,也可以讓孩子更加輕松自如,這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不能與焦慮和強迫癥表現對抗,父母不能與孩子對抗,當一切都在和諧友好的狀態下進行,才會取得最佳的效果和更好的收獲。
小測試:
1.孩子會反復洗手嗎?
2.當作業出錯,孩子會撕掉錯誤的那一頁,重新去做嗎?
3.孩子會對某一件事情特別固執嗎?不能控制地去做?
4.孩子是否會經常重復做出無法控制的一些動作?
5.孩子有固執的表現嗎?是否很難接受別人的想法和勸說?
6.孩子會對身邊的人提出要求,并且強迫對方必須要實現嗎?
7.孩子是否不愿意和身邊的人一起齊心協力面對問題?
8.孩子是否不能放下心中的強迫障礙,而總是逼著自己去做?
9.孩子是否不能從諫如流,而固執地堅持自己的想法,并且一定要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呢?
10.孩子是否總是對人生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期望,而且還強迫自己達到呢?
在這個測試中,如果孩子對于很多問題的回答都是“是”,那么父母就要留心孩子已經有強迫癥的傾向和表現,甚至已經患上嚴重的強迫癥。父母先要消除自身的強迫癥,接下來才能以平和愉悅的心態與孩子相處,給孩子做好積極的榜樣和示范作用。唯有如此,父母與孩子才能友好相處,也才可以潛移默化地引導孩子想得開、看得開,給自己營造自由的成長空間。
上一篇:一輩子總要為理想拼搏一次
下一篇:不要被幻想阻礙了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