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氣拿捏到位,準確表露內心情感
語氣是實現語言主體對象化的重要手段之一,表示說話人對某一行為或事情的看法和態度,它是思想感情運動狀態支配下語句的聲音形式。因此,在演講的時候,我們應該將語氣拿捏到位,如此才能準確表露自己內心的情感。
一個人說話的語氣,是承載這句話的基礎,它所包含的內容會讓這句話所傳達的情感更加豐富。當別人笑著很親切地說:“真是一個渾蛋!”你可以把這句話當成一句玩笑,但同樣是這句話,當人們咬牙切齒地說出來時,你就要認真對待了,否則很可能最后會釀成一個悲劇。很多時候,一句話并不是光用耳朵聽就可以明白的,還需要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想,最終你才能理解這句話的含義。
心理學家認為,在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中,無聲語言所展現出來的意義,要比有聲語言多得多,而且深刻得多。語氣就屬于一種無聲語言。曾有國外的心理學家還對此列出了一個公式:人與人之間的信息傳遞=7%言語+38%語氣+55%表情。對這個公式所表達的言語、語氣、表情在信息傳遞中信息承載量的比例尚可作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但它確實強調了語氣能表達一個人內心的情感的作用。
可見,語氣在表意方面往往會產生意蘊言外的特殊功效。在日常工作中,不少人往往能通過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這通常與其采用的語氣息息相關。同樣,在我們的脫稿講話中,也可以運用其表露情感,達到講話目的。我們先來看下面的故事:
只不過是一字之改,就使原來的陳述句變成了態度堅決的判斷句,同時,使語言形成了強烈的感情色彩,語氣也更加有力,嬋娟的憤怒之情溢于言表,這樣的語言也更容易激發觀眾的憎恨情緒,達到觸動觀眾內心的目的。一個人在面對不同的對象,能夠恰當地使用相應的語氣,這樣就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實心理,繼而有效地影響他人心理。
語氣包含思想情感、聲音形式兩方面的內容,因此,我們可以把語氣理解為具體思想情感支配下的語句的聲音形式。其具體包含了三個要點:一是語氣以內心情感的色彩和分量為靈魂、為神;二是語氣以具體的聲音形式為軀體、為形;三是語氣存在于一個個具有語境的語句當中。
如果說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那么語氣就是表達所必須依據的支持物。每個人在講話的時候,都離不開語氣。語氣對于演講來說,尤為重要,因為恰到好處的語氣能幫我們更準確地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通常情況下,在語言表達過程中,我們的語氣能夠直接反映情緒和精神狀態。只有語氣拿捏到位,才能彰顯出語言應有的表現力。比如,使用喜悅的語氣,那表明其本人心中的喜悅之情;使用憤怒的語氣,則會反映出自己內心的憤怒之意;使用生硬的語氣,那表明其本人內心有某種不悅之感;使用埋怨的語氣,那表明當事人心中有著滿腹牢騷。由此可見,很多時候,語氣在無意之中就泄露了心中的秘密。換個角度,我們在講話的時候,如果能夠將語氣拿捏到位,豈不是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了?
那么,脫稿演講中,我們該運用怎樣的語氣說話呢?
1.鼓勵語氣
這是與很多人參與演講的目的相吻合的,比如,鼓勵聽眾去采取某種行動,給聽眾鼓勵和期望,更易觸動觀眾內心。
2.信任語氣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如果你在說話時表現出充分的信任,這時候語氣能起到語言難以表達的作用。比如,你可以這樣鼓勵聽眾:“你一定可以成功的”。這就給了聽眾一份自信,這肯定的語氣會將自己的真實情感傳達給聽眾。
3.贊賞語氣
在你的演講語言里加入肯定和贊許,更易讓對方認可你。
4.商量的語氣
你是演講者,站在眾人面前,并不代表你可以命令聽眾去做什么,如果你傳達出來的信息是冰冷、居高臨下的,這會傷害對方自尊心,也不會得到聽眾的支持。
5.尊重的語氣
每個人都渴望被尊重,因此,我們在進行語言表達的時候,應該盡量使用尊重的語氣。
總之,我們在脫稿演講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遣詞造句,還需要考慮用怎樣的語氣表達,這樣的說話才準確、鮮明、生動,更容易獲得聽眾的支持。
上一篇:話語簡潔有力,往往直入人心
下一篇:語言凝練有重點,不啰唆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