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只是看起來比較熟
人們總是容易感性地陷入濃烈的友情之中,深信身邊所謂的“好朋友”。何為“殺熟”?我們經常所說的“殺熟”就是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地專賺、專騙熟人錢物,損熟人而利己。換句話說,就是利用朋友、熟人之間的相互信任,采用不正當手段賺取熟人、朋友的錢財。“殺熟”這樣的行為大大地沖擊了社會倫理規范底線,動搖并瓦解了人際的信任關系,使社會信任陷入危機。有時候,恰恰是我們身邊最親密的朋友,反倒傷害我們最深。所以,我們在與朋友進行交往時,要善于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小心被愛“殺熟”的朋友宰。
老王是一位退休干部,整日在家里弄一些花花草草,日子也很清閑。可是前不久,大家偶然聽說老王被騙了二十幾萬元。那幾乎是老王家里所有的積蓄,這可把老王急上了火,兒子女兒也都回來了,安慰老王:“錢沒了可以再賺,只要你健健康康就好。”
在兒子女兒的反復追問,才知道事情的來龍去脈。原來,年前,老王老家的兄弟給老王介紹了一個朋友,說那位朋友是在一個投資公司上班,如果能夠借一筆錢給他投資,他一定會連本帶利地歸還,并且許諾給老王高于銀行的利息。善良單純的老王憑著對自家兄弟的信任,而對方又是親戚的朋友,就答應了,當即借出了五萬元。此后,那人又頻頻增加借貸金額,短短兩個月就從老王那里借走了二十萬元,這時老王才發現事情不對勁,趕忙報了警。
可是,由于借款人為老王出具了正規的借條,并且他所提供的身份證明是真實的,所以在法律上并不構成詐騙。后來,老王的兒女們輾轉了好幾個地方分別報案,直到后來借款人另外的債主把他告上法庭,那個因賭博把巨款揮霍一空的人才被繩之以法。但又有什么用呢?他賭博把所有財產都搭進去了,老王的錢是要不回來了。老王聽說錢要不回來的時候,傷心得昏了過去。
據統計,所有的犯罪案例中,60%是“殺熟”,也就是熟人所為。在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會對自己身邊的熟人、朋友過分地相信。其實,“殺熟”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得手,受害人過于相信熟人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有的人在反復上當之后依然執迷不悟,更可悲的是,有的人自己被人“宰”了,還對其感激不盡,可以說完全是“自己被賣了還幫著別人數錢”的愚蠢行為。面對與我們有著親密關系的朋友,我們更應該清楚地了解對方的為人,以免自己不小心上當受騙。
喜歡交朋友的張女士最近頻頻訴苦:“以前的一個朋友突然找我,向我推銷保險,我不想買,但礙于情面又不好拒絕,實在有點煩。”像張女士一樣遇到熟人推銷保險這種情況的人確實很多,因為很多保險業務員都是從熟人開始做起的。
“殺熟”之所以能夠得逞,根本上利用的是熟人、朋友之間的一種信任關系。因此,在很多時候,我們并不能因為對朋友足夠信任就相信他所說的一切,并愿意為其提供幫助。其實,正因為對朋友有所信任,所以你更應該清楚地判斷事情的性質,要小心提防那些“殺熟”的朋友。
如果你的朋友真有欺騙你的嫌疑,你說出自己的想法,就會對他有一定的震懾作用,讓他明白你不是好騙的,讓他趁早打消這個念頭。
有時候,對方是向你借了大筆錢財后便一直逃避,這時你就不要怕啰唆,要對他進行反復提醒。當然,如果朋友真的是有難處,并且給你說了具體的還錢日期,那就不用去反復提醒對方還錢。對于那種不怎么信守承諾,并且一次一次拖延還錢日期的人,你就要時時提醒對方,不要因為自己難以啟齒而最終當了“冤大頭”。
有的朋友想方設法欺騙你,當你有所警覺的時候,對方還是不放棄,油腔滑調地反復說“你真不夠意思,這點小忙都不幫”或者“你真是忘恩負義,虧我拿你當朋友”。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你繼續交往下去,不如撕破臉皮,反而更有利于自己擺脫困境。
你可以讓推銷保險的朋友把話說完,這是他們的工作,你應尊重他們,給他們一個推銷保險的機會。然后你可以說:“我是覺得很不錯,不過我還是要回去問一下我老公,保險都是他在管,我必須經過他的同意。”假如朋友過了幾天后仍不死心地追問,你可以直接婉拒說:“我老公覺得這個保險很好,但是我們目前不需要。”
中國人畢竟講究“情”面,所以,當親朋好友說“拜托,就差你這單業務了,假如沒有做到就沒辦法達成業績”時,很多人都會因此招架不住。這時你可以直截了當地說:“暫時不考慮,有投資打算,自己正想向朋友借點錢做投資呢。”
心靈小酌
如果你對某位朋友有所懷疑,千萬不要因為怕破壞彼此的關系而閉口不言,不管你們之間的關系有多親密,都要直言不諱地講出自己的擔心。
上一篇:人生是沒有任何借口的
下一篇:你怕不怕,就此平庸過完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