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情緒體驗,增強自信心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人在脫稿講話前,就像如臨大敵一樣心驚膽顫,有著諸多的這樣或那樣的擔心,比如,在講話過程中總是設想自己會犯語法錯誤,或總擔心自己講著講著會突然停頓下來,講不下去了,這就是一種反面的假想,它很可能會抹煞我們對演講的信心。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演講恐懼癥”,屬于恐懼癥的一種,其實我們對某一件事情越是過分注重,我們就越容易焦慮和緊張,行為上就越放不開手腳,反映在身體之上就是心跳加快、手腳發抖、說話嗑巴、大腦空白等,其實,有這些身心表現都是很正常的。對于這種情況可以使用積極自我暗示的方法。暗示對人的心理影響是極大的,我們都能看到人在不良的心理狀態下發揮是不正常的。
當然,要做到自我暗示,保持積極的地情緒體驗,還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積累自信心。
在美國,羅斯福被視為勇氣的象征,他的經歷會告訴你答案。
心理學家認為,內控的人認為自己可以掌握一切,外控的人認為自己事事受制于人。如果你不相信,也不愿意去克服,那么誰都無能為力。可見,任何人,在演講前,都要克服自己的恐懼,并學會一些消除恐懼的方法,只有這樣,你才能不斷消除表達時的恐懼,成為一個會說話、會表達的人。為此,你可以試試下面四種方法:
1.融于自己的題材中
選好題材后,你需要依照計劃加以整理,并請你的朋友來幫你查看一下你的準備是否充分。你還必須告訴自己,我選擇的題材是有意義的,這是偉人們的態度——堅信自己。怎樣才能讓自己獲得這樣的信念呢?你需要詳細地研究你的題材,然后告訴自己你的演講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將會幫助你的聽眾,使他們變得更美好。
2.避免去想那些可能讓你產生不安的事情
很簡單的道理,假如演說還沒開始,你就老想著自己可能會犯語法錯誤,或者在演說中途會有聽眾站起來刁難你,再或者你的演說突然中斷、想不起演說詞的話,那么,也許你還未開口,你就無法開口了,因為你已經沒有了信心。在開始之前,你要做的是把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開,你可以先聽聽其他的演說者說什么,把注意力放到他們身上,這樣,你在登臺之前就沒有那么緊張不安了。
3.給自己打氣
只要你演說的題材不是可以用生命捍衛的遠大目標,那么,在開口之前,你都有可能會懷疑自己的題材,會擔心自己適不適合這個題目,會擔心能不能引起聽眾的興趣,甚至有可能更改題目。
其實,此時,你的自信是被消極思想毀了,你應該為自己打氣,用淺顯的話鼓勵自己,告訴自己演講題目是適合自己的,因為這都是你的經驗之談,是你對生命最真誠的看法,你最有資格談論這一話題。所以,全力以赴吧。
4.表現出自信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過這樣一段話:“行動看似是在感覺之后,但事實上它們是同時發生的,行動受控于意志,通過制約行動,我們也可以間接制約感覺,但事實上,感覺是不被意志控制的,因此,假如我們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自然的歡樂,那么,使自己歡樂的最佳方法,就是表現出快樂,快樂地坐著、站著或者說話,好像你本來就很快樂一樣,如果這樣都不能讓你快樂起來的話,那么,真的是沒有辦法了。”
“所以,讓自己表現得勇敢,看起來本來就是勇士,然后運用這一意志達到目標,那么,勇氣就會逐漸取代恐懼感。”
所以,記住詹姆斯教授的勸告吧。為了培養勇氣,面對聽眾的時候,不妨表現得好像真有勇氣一樣。在做足準備、將一切演講內容都了然于胸之后,不妨輕松地大步跨出去吧。
上一篇:直奔主題,營造既定語境
下一篇:積累好詞好句,講話隨手拈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