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曠夜讀成大儒
那是在隋朝末年,幼年的徐曠因為戰亂,在逃難中全家人離散了。他和哥哥文林流浪到河南的愜師縣。為維持生計,哥哥去幫別人賣書賺錢。他在家里做飯,哥兒倆過著饑一頓、飽一頓的日子。
哥哥賣書的活兒,給徐曠的學習創造了條件。白天,哥哥出去賣書,徐曠做完飯就到山上撿些枯柴回來。
晚上,哥哥帶著賣剩下來的書回到家里,徐曠就用枯枝點火照明,專心致志地閱讀。由于這些書第二天要拿出去賣,賣掉就再也見不到了,所以他必須讀得很快。
徐曠常常一讀就是一夜,每天都讀好幾本書。他讀書雖然快,但也能夠融會貫通。他過閱讀,邊思考,所以讀書的效果很好。僅僅幾年工夫,他就讀完了四書五經,并對這些書有了深刻的理解。
有一次,京城里來了一位頗有名望的老先生,在太學里主講《左傳》。徐曠去聽了幾次課,發覺老先生并未闡明《左傳》的精妙之處,就和老先生辯論起來。最后,老先生不得不承認徐曠的見解中肯。
后來,徐曠因為學問出眾,被朝廷推舉到太學講授“五經”。由于他功底扎實,基礎雄厚,講解生動,論證有力,使聽講的人心悅誠服。徐曠后來成為一位儒學大師,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密、王世充等,都當過他的學生。
上一篇:影響一生的母愛
下一篇:德摩斯梯尼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