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媽是個樂天派
我的姑媽是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即使面臨最痛苦的生離死別,也無法將她徹底擊潰。
印象最深的是姑夫的去世。那年姑媽已經五十多歲了,一群辛苦拉扯長大的兒女開始自立門戶,這時正是她開始享清福的時候,卻失去了唯一的老伴。
舉行喪禮那天,我久別重逢的姑媽頭上突然間長出絲絲白發,讓我不覺心驚。她承受得住嗎?我不覺得這么想。
但我的擔憂顯然是多余的。席間,難得群聚一堂的叔叔伯伯們圍在圓桌旁,這群從小就失去父母,在患難中相依相伴的苦命親戚已經鬢染自霜,現實拉遠了他們之間的距離。但是,再度聚首,那些滿布皺紋的眼角依然清晰可見幼年的手足親情,那樣的情感濃得化不開。
我那爽朗的姑媽開始神采奕奕回憶起叔伯們的童年趣事,眼中散發晶亮的光彩,說到盡興時竟然手舞足蹈。
我們這一桌和死者最親的親屬非但沒有唉聲嘆氣,還笑得眼淚都快掉出來了,真是一個不好的示范。好不容易有這么難得的“機會”,能將兄弟從遙遠的地方聚在一起。我想姑媽是興奮過了頭,忘記自己身在何方。
直到隔桌的鄰居看不過去,過來拍拍姑媽的肩膀,提醒她:“這是你丈夫的喪禮啊!”姑媽才從笑到快掉下椅子的姿態扶正。
也許這有悖傳統。但是,姑媽這樣做有什么不可以?如果死去的親人在天國里有靈,看見你不因為他的撒手離去而傷悲,依然可以快樂地過著你的人生,那么,死者一定會更感到安慰的。而我羨慕的是,姑媽拋棄悲傷的勇氣。
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事上,想想還沒完成的事情,想想曾經擁有過的幸福愉快的事,這些都有助于她從層層困繭中解脫出來。
人死不能復生,可是活著的人還得好好地生活,不能因死去親人而一蹶不振,從此憂傷下去,應該像我的姑媽一樣,盡快擺脫憂傷,快樂的生活。這沒有什么不對呀?
上一篇:如果樹樁也可以開花
下一篇:學會創造性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