豁達淡泊,得則得之,失則失之
大千世界,得與失是形影相隨的。生命在一點一滴地凝聚的同時,也在一分一秒地逝去。當我們擁有青春時,卻失去了無憂無慮的童年;當我們融入社會,學會“左右逢源”時,卻失去了銳氣和坦蕩;如同盼望日出之美,卻失去了寶貴的晨光;享受大都市的高品質生活,卻失去了田園生活的悠閑自得。
人過于注重個人的得與失,會讓心胸變得狹窄、目光短淺。一個人在患得患失間不但會失去歡樂,還會失去機會,失去把握人生方向的能力。
當然,生活中,很多人總是不能擺脫這樣或那樣得之若喜、失之若悲的煩惱,因此面對眾多的突如其來的“煩心事”,常心神不寧,反復徘徊于迷茫、不安、沮喪、焦慮的心境中,有時還會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這樣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是不利的。
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兩者總是很難兼顧的。因此,在生活中,對于那些你所擁有的,要珍惜,要知足;對于那些你不該得到的東西,切勿不擇手段、一味奢求;對于失去的東西,你也不要耿耿于懷,總是“放不下”。在“得”與“失”的問題上,還要弄懂、弄通兩者往往是相輔相成的,猶如禍福相依相成的道理,尤其是對功名利祿方面的得失,更應該豁達一些,淡泊一些,千萬不可太介意、太看重。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人肩上挑著一根扁擔信步而走,扁擔上懸掛著一個盛滿綠豆湯的湯壺。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湯壺掉落在地上摔得粉碎,這人爬起來,仍若無其事地繼續往前走。
后面有個人急忙跑過來對他說:“你的湯壺摔破了?”
“我知道,”這人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聽到它摔碎的聲音了。”
“那你怎么不轉身,看看該怎么辦呢?”
“它已經摔碎了,湯也流光了,你說我還能怎么辦呢?”
這個人一語點破天機——得則得之,失則失之,何必讓自己飽受心驚的煎熬呢?我們雖然不可能像他那樣進入一種心外無物的超然境界,但我們在人生的得失之間,一定要有他那樣的心態,這種心態可以讓我們臨危不懼、臨難不慌,讓我們成功時不得意忘形,失敗時不灰心氣餒,以一顆“平常心”坦然處事。
事實上,事事平常,事事又不平常。“平常心”,實不平——“平常心”并非是讓我們事事漠不關心、對諸事不聞不問,而是讓我們將其化作一種積極向上的力,猶如撥開云霧看到太陽一般,轉換那些不正確的心態化為積極向前的驅動力——在危險面前,“平常心”就是勇敢;在利誘面前,“平常心”就是純潔;在紛亂復雜的環境面前,“平常心”就是保持清醒的智慧;在緊張的關頭,“平常心”就是沉著地分析與應對;在榮譽面前,“平常心”就是謙虛;在詆毀面前,“平常心”就是自信……
人懷有“平常心”,能把事做得更好,因為心無滯礙,自然就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能力。
真正以“平常心”駕馭雄心壯志的人,是心性堅韌的智者。我國著名乒乓球運動員王楠就有著這樣一顆“平常心”。她認為,在乒乓球比賽中,輸贏都是很正常的事,誰也不可能只贏不輸,但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保持一份良好的心態,這對于參加乒乓球這樣的對抗比賽來說尤為重要。
在第45屆世界乒乓球賽女子單打決賽中,王楠在先輸兩局的情況下,憑借自己過人的心理素質——擁有一顆“平常心”,淡然地面對一切得失,從而在最后三局比賽中出色地發揮出了自己的水平,連勝三局,最終贏得了女子單打的世界冠軍。
王楠能以這樣的“平常心”對待勝負實屬難能可貴。一個人如果真的能放下急功近利的浮躁心,順應自然之道,認認真真地做好力所能及的每一件事,在榮辱、得失、成敗面前就不會動輒患得患失,在五光十色的浮華與喧囂中就不會迷失自我。
坦然面對得失,得之,不要大喜,同時不可貪得無厭;失之,切勿大悲,不可失去精神。得與失,既不要看得太重,又不能不看重,一切付之于笑談中,只要認認真真地努力、腳踏實地地生活就好。
人不僅面對自己的“得失”要有“平常心”,面對他人的榮譽、成功,也要讓自己做到波瀾不驚。就是說,面對別人之得,不攀比、不眼紅、不妒忌,而且借別人之得,找差距、化動力;借別人之失,吸取教訓、汲取經驗。這才是人們為人處事應持有的正確態度。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平衡的,因此,以一顆平常之心、一顆坦蕩之心、一顆感恩之心、一顆博愛之心淡然地面對“得失”,生活就會快樂、幸福。
上一篇:誠實是衡量一個人品格的標志
下一篇:高尚的品德是人生的桂冠和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