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橋
人在很多時候要學會“妥協”,因為“硬碰硬”不代表誰更強,誰更有能耐,反而容易引發事態升級。有時候,適當“妥協”,反而是“棋高一招”。“妥協”、“認輸”并不代表是自己不如對方,輸給對方,換句話說:“妥協”是為了更好地前進,“低頭”是為了“抬頭”。
人應該具備“少事為福”、趨利避害的心態。在沒有想出更好的方法之前,退讓、“妥協”是一種人生智慧,是為了能夠巧妙地穿行人生“荊棘”,看柳暗花明的人生風景。人在世上走,不能處處爭強,尤其是在解決無關緊要的問題上,一味好勝,就會不講方法,橫沖直撞,逞匹夫之勇。
古時候,有一戶人家來了客人,父親就叫兒子上街買酒菜準備請客,這個兒子一去好久都沒回來,父親很著急,等到要開飯了,兒子還是沒回來。父親實在等得不耐煩了,于是就自己上街去看個究竟。
原來兒子拎著酒菜站在一座窄橋中央,和另外一個人面對面站著,父親上前問道:“你怎么站在這里,買了酒菜為什么不回家呢?”
兒子說道:“爸爸,我從這座橋上走,這個人走到這里,他不讓我過去,我現在也不讓他過去,所以我們兩個人就‘對上’了,看看究竟誰讓誰?”
父親怒氣沖天,說道:“孩子,讓爸爸也來跟他‘對一對’,看看誰怕誰?誰讓誰?”
俗話說:“殺人一千,自損八百”,這個父親如此以牙還牙,而對面那人也不退讓,就這么僵持下去,對峙雙方絕對都不會是贏家,都是輸家!
為人處事要學會謙讓,不能事事爭強好勝,處處出頭露尖,有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道路狹窄之處,退回讓他人先行,是一種極其聰明的處世方式,退讓不僅僅是給自己、給他人留下了更多的生活空間,也是給自己、給他人的心理留下了更多回旋余地,給自己及周圍人的關系帶來更多謙和之氣。
前面的路被山擋住,我們只能繞過去,雖然路要多走一些,但能到達我們的目的地。如果企望讓山自動移開,等到下輩子也做不到。退讓、“妥協”,不僅能給我們帶來益處,還能避免害處。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形勢明顯對自己不利,或者自己沒有能力改變或影響形勢的情況下,就不能繼續往前沖,一定要回去進行“防守”,或進行進退有度的謙讓、“妥協”,這樣才可以避免矛盾升級,避免過激行為發生。
生活中“吃點虧”、謙讓一些不算什么,如果能換來難得的祥和與安全,換來精神愉悅,身心健康與快樂,又有什么不值得呢?
上一篇:《貪小便宜吃大虧?》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過河》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