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信是安世立命之本
要說真話,不講假話。
——季羨林
季老一生都堅定地捍衛著誠信的尊嚴,但現實的尷尬卻總是令他嘆息不已。當今的社會,隨處可見競爭的痕跡,人們似乎體會不到利人至利己的這種需要,更有甚者往往為了一己之私而犧牲他人的利益,做事不負責任,為人不講承諾,一味的自以為是,以功利心取代責任心,盲目追求虛名,制造社會不公平,產生出極為不好的后果。這些現實令季老頗為感慨,對此,他在多篇文章中提倡做人要講信用。
誠信是傳統道德的精髓之一,它與其他品德和行為之間的關系就如土之于金、木、水、火的關系,相生相克,循環往復。南宋思想家朱熹認為:“信猶五行之土,無定位,無成名,而水金木無不待是以生者。”如若沒有誠信,其他的一切道德和行為皆會失去生、克,自然也就無法成立。
誠信是一個人安世立命的基本準則,是與人交往的前提,唯有遵守對他人的承諾,他人才會將心交于你,并且團結在你的周圍,給予你存世的支撐。墨西哥前總統福克斯就以其誠實守信的品質而受到國人的尊重,他做人的原則就是兩個字:誠信。正是這樣的人格品質,使他從一個普通的推銷員成為一個國家的總統。
24歲的本杰明·富蘭克林用借來的錢將合伙人的股份買下,就這樣,年紀輕輕的他成為了一家印刷廠和《賓夕法尼亞報》的老板。他青春年少,聰明勇敢,敢作敢為,勇于追求成功和快樂的人生,他立志成為一個真正的“自由人”,并要成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之一。
這次以后,本杰明·富蘭克林就要主宰自己的命運了。即使現在的他負債累累,未來的成敗也都不確定,但他不會害怕,更不會退縮。面對商場上的殘酷,本杰明·富蘭克林暗下決心,一定要在商界建立起自己良好的聲譽。他首先盡量減少工作中的失誤,同時注意發現和彌補自己的不足,還要他人對自己的行為加以注意和校正。
富蘭克林說:“為贏得個人聲望,我勤奮而節約,還要避免言行不一。我穿著儉樸,從不在任何地方游蕩……有時,為顯示我安分守己,我買紙時,會用一輛小車運回。這樣,人家就會認為我勤儉節約并追求上進,在商界是守法經營的。漸漸地,我開始與那些文具商打交道,還有些開始積極給我的小報提供稿件,就這樣,我的事業開始穩步前進了……”
用這樣有意識的自我要求和自我展示,富蘭克林讓人看到了他的優點,樹立起自己的良好聲譽。埃爾伯特·加里曾這樣說菲爾德:“他為自己贏得了一種誠實守信的名聲,因此,人們都喜歡買他的東西。”
誠實守信的美德,伴隨著一代代的中國人走過滄海桑田,經歷雪霜磨礪,最終沉淀為民族的精髓,只有誠實的人才能贏得更多的敬仰和擁戴。
中國有句古話:“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不管你是大丈夫還是小女子、一國之君還是平民百姓,話既出口,就當踐行,如此才能增加自己德行的厚度,成為一個守住自己人生底線的有德之人。誠信就如萬有引力定律不可違背一樣,是一條恒定的自然法則,違背它的人必將受到懲罰。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遵守諾言就像保衛你的榮譽一樣。”荷蘭商人船長真正做到了這一點,他和船員們用生命換回的誠信不僅僅是金錢,更是一種精神。一個人可以一無所有,但千萬不能沒有誠信,因為“人無信不立”。
16世紀末,一個荷蘭商人為了避開激烈的海上貿易競爭,他率領十幾名船員出航,船上還裝有許多別人委托他們捎走的貨物,他的目的是從荷蘭往北開辟一條新的到達亞洲的航行路線。沒過多久,他們的船行駛到了北極圈內的一個小島上。船行駛在北極區域是非常危險的,荷蘭商人很想快速行駛過去,但是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一天清晨,船員們突然發現海面出現了大量的浮冰,船隨時有被冰封的危險。若在此時返航,后面的路程可能浮冰更多。無奈之下,他們只能把船停泊在島嶼旁邊,等待天氣轉暖。可這一等就是數月的時間,因為北極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區域之一,年均氣溫是在零下四五十度,暖和的天氣屈指可數。為了抵御寒冷,荷蘭商人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用來保持體溫。
這里的動物也是非常少的,只是偶爾能夠打一些獵物來獲取食物和衣服。在他們等待天氣轉暖的期間,有幾名船員因身體虛弱無法抵抗嚴寒而相繼死去了,荷蘭商人船長悲痛萬分。盡管如此,他們卻未動別人委托給他們捎走的貨物——足以挽救他們生命的衣物、罐裝食物和藥品。終于,荷蘭商人船長和其他幾名船員等到了海上的冰雪融化。他們加速行進,最終把貨物完好無損地帶回了荷蘭,交送到了委托人手中。當委托人看到這些貨品時,他們震驚了,無不佩服荷蘭商人的信譽和誠意。
后來,這件事轟動了整個歐洲,同時給整個荷蘭帶來了利潤——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從那以后,荷蘭幾乎壟斷了全歐洲的海運貿易,甚至發展到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成為整個世界的經濟中心和最富庶的地區。而這一切,正源于荷蘭商人船隊忠于誠信的精神和商業法則。
誠信不僅僅是中國傳統文化所提倡的,更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人生真諦。季老提倡誠信,其實也正是在告誡那些與信用背道而馳且越走越遠的人們,誠信是人與人交往的最基本的底線,不可逾越。
從社會交往的能力和適應力的角度看,為人適當圓滑,是一種良好交際能力的體現。他們往往對所處的環境和他人的感受有著極其敏銳的判斷,會根據當時的情勢特點說該說的話,做該做的事。所以,他們的適應能力很強,能夠很快融入到一個全新的人際環境中。但是,在為人處世圓滑的同時,一定要記住一個社交根本——為人誠實,誠信為本。孔子也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一個人如果不講信用,就如缺少車轅中關鍵部位的車一樣,不能前行,又怎能處世?
上一篇:覓知音,享真情
下一篇:讀書才是天下第一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