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你需要有凌云志,也要有腳下根
文/楊熹文
01
幾個月前,我認識了一個新朋友朵拉。在我們結伴去另一個城市的路上,她和我說起要見面的一個男孩子。
她說:“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富二代。”
在新西蘭這片不停有中國年輕人落腳的土地上,從不缺富二代的故事;早就親眼見過那些開著奔馳、寶馬的男孩子,懷揣公司總裁的名片出入高級會所,背后則是家人的全力支持。
可是朵拉告訴我,“這個男孩和他們不一樣,他是我見過最努力的富二代。”
三年前,他推掉父母安排的工作,來到新西蘭,臨走前,從父母那里借來六萬塊人民幣,下定決心要靠自己生活。
他摘掉富二代的光環,以打工度假簽證持有者的身份,在工廠做包裝工作,在果園勞作,一度住在最便宜的出租房里,以白面包度日,從每天十幾個小時的工資里攢下厚厚的積蓄,半年內就歸還了欠父母的六萬塊。
一年后,他參加了澳洲的打工度假項目,尋求賺錢的機會,腳踏實地和擅于思考的品質讓他迅速得到了比當地人還高的時薪。他依舊勤奮,從不滿足于安逸的現狀,一心尋求更好的發展。不久,他感覺到知識的作用,開始著手留學的事宜。
他立志要去英國的某所大學讀碩士,回到新西蘭后一邊苦練英文,一邊為學費做準備,常常忙到無暇顧及其他,背離了富二代所有的消遣。
這樣的又一年過去后,他從“任性的公子哥”變成了“人人佩服的勵志哥”,即將帶走的除了豐富的從業經歷,還有去英國讀碩士的學費,以及那些從不懈奮斗中得來的信心和才能。
朵拉說:“記得那個男孩經常這樣講,‘讀完書回國做公司,我要盡快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
那是一種不加掩飾卻又特別認真的野心,令所有人都暗自佩服,不帶半點懷疑和輕視。
想起有個長輩和我說過:“一些人野心勃勃,顆粒無收;另一些人野心勃勃,卻終獲成功——世界上只有一種人可以成功,他們有凌云志,也有腳下根。”
02
在國外打第一份工的時候,我的心情總是不可抑制地陷入抑郁,我23歲才開始去遠方謀出路,而遇到的同齡人大半都有了輝煌的成就。
他們有了自己的生意、房子和車子,而我是默默無名的打工妹,每天起早貪黑,走在那條看不到希望的路上。這些差距壓迫著我,令我感覺自己生命中的努力遲到了,再沒了爆發的機會。
那年是我生命里最驚慌的一年,每日工作結束后,我便迫不及待地為自己設定大大小小的目標——成為作家,成為企業家,擁有一棟房子。這些白日夢交替出現,可是第二天的自己依舊慌張。我覺得世界不公平,有太多人擁有一步登天的幸運。
某一天,我在超市遇見了一個開著奔馳來買菜的中年人。他看起來睿智穩重,自帶一種文化與商業的高端氣息,和我聊天時,他說起他正在舉辦的徒步活動,還給了我微博的地址。
我看著他開著奔馳離去,心里有種負面的感嘆。后來加他微博,驚訝他粉絲的龐大數量,他的身份竟是某公司的創始人。
我花一個晚上翻遍了他所有的微博,試圖搜索一些“一步登天”的痕跡,卻看到他在微博上寫下的一句話,大意是這樣的:“回憶起自己的打拼,從剛參加工作的二十幾歲時便開始。每天結束學校的工作,再騎著自行車去校外為別人補課,晚上回到家中,路上已經沒有了行人。那時生活清貧,對錢有一種不由分說的執著;但誰想到就是這種執著,帶著我走向了后來的一切。”
那一瞬間我好像突然懂得了,沒有一種光輝可以平白無故地來,也許所有人的成功不僅要有豪言壯志,也必須經過持久的堅持。
沒有一種光輝可以平白無故地來,也許所有人的成功不僅要有豪言壯志,也必須經過持久的堅持。
03
后來的人生中,我遇見許多人,更加證實了這樣的猜想。
從小覺得野心并非一件好事,但長大后愈發認識到,優秀的人從不掩飾自己的野心,但也必定以勤奮的努力相隨。
曾經一起讀書的朋友,是個十足的千金,畢業后自己開了一家茶莊,開始創業之路。旁人大多以為這是富二代打發時間的方式,可她立志成為業界女強人,把所有時間用來鉆研生意,也不忘堅持提高自己,關心樓市與股票,做著多棲商人。
畢業幾年后,她穿著優雅,座駕霸氣,走在路上,舉手投足已經有了女強人的模樣。
幾年前,在路上認識的一個姑娘,有次我們剛剛降落在奧克蘭,她曾說過“要成為背包客舍的老板娘”。那時她的生活窘迫又辛苦,旁人都把這志向當作笑話,她偏偏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克服了種種艱辛,用非人的奔波拉近著現實與野心的距離。
我至今認為那是一個女孩所能擁有的最可愛的英雄主義精神,她從不介意被潑冷水,一心一意走著自己的路,從一無所有到積蓄厚實,終于有能力在今天實現夢想。
幾年前遇到的那些有成就的同齡人,我以獨自打拼的旁觀者身份從他們的身上看到:凡能在年輕時有所成就的人,必定懷有大志向,敢想敢做;再用上超出常人幾倍的堅持,去抵御一切迎面的艱難。
就連自己在一路摸爬滾打的過程里,我也從心里生出這樣的感觸:所有如今實現了的美好期待,沒有什么不是從最初降落在異國時——起早貪黑的三份工,廉價的出租屋,深夜時的挑燈夜讀——堅定無比的決心中得到的。
遙想四年前,我住在潮濕逼仄的出租房里,做著中餐館里洗碗的工作,開一輛破到難堪的二手車,卻期待成為一個很棒的人。而四年后,生活中的一切都翻了新,我住在房車里,成為一名作者,有了自己的生意,在異國有了落腳的資本,真的在成為一個越來越好的人。
而我始終知道,到底是什么力量,令我那么多不切實際的想象,都成了眼前如此踏實的幸福。
上一篇:掌控:你可以比想象中更能把握人生
下一篇:氣質:你丑不是因為你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