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教訓,不要犯相同的錯誤
西北鐵路公司的希爾先生對馬爾可遜先生說:“一點也沒有犯過錯誤的人不是一個笨蛋,就是一個懦夫。我曾經做過許多錯事,將來恐怕還會做許多錯事,但是每次我總能從錯誤中學到一點東西。”每個人都會犯錯,而且肯定不止一次犯錯。犯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總是重復犯同一個錯誤。聰明的人能從錯誤中吸取教訓,為防止下一次受挫提前做好準備;愚笨的人并不能這樣做,或者說并不能總這樣做,往往是重復地犯同樣的錯誤。
一次,一個獵人捕獲了一只能說70種語言的鳥。
“放了我”,這只鳥說,“我將告訴你三條忠告。”
“先告訴我,”獵人回答說,“我起誓我會放了你。”
“第一條忠告是,”鳥說道:“做事后不要懊悔。”
“第二條忠告是:如果有人告訴你一件事,你自己認為是不可能的就別相信。”
“第三條忠告是:當你爬不上去時,別再費力去爬。”
然后鳥對獵人說:“該放我走了吧。”獵人依言將鳥放了。
這只鳥飛起落在樹梢上,并向獵人大聲喊道:“你真愚蠢。你放了我,但你并不知道我的嘴里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大珍珠。正是這顆珍珠使我這樣聰明。”
這個獵人很想再捕獲這只放飛的鳥,他跑到樹跟前開始往上爬。但是當爬到一半的時候,他掉了下來并摔斷了雙腿。
鳥嘲笑他并向他喊道:“笨蛋!我剛才告訴你的忠告你全忘記了。我告訴你一旦做了一件事情就別后悔,而你卻后悔放了我。我告訴你如果有人對你講你認為是不可能的事,就別相信,但你卻相信像我這樣一只小鳥的嘴中會有一顆很大的寶貴珍珠。我告訴你如果你爬不上去時,就別強迫自己去爬,而你卻追趕我并試圖爬上這棵大樹,還掉下去摔斷了你的雙腿。”
“這句箴言說的就是你:‘對聰明人來說,一次教訓比蠢人受一百次鞭撻還深刻。’”
說完鳥就飛走了。
許多人都會和獵人犯一樣的錯誤。往往在工作中犯了錯誤之后,并不是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為下一步行動提前做好準備,而是匆忙地繼續將工作進行下去,想用完成另一件工作來掩蓋或者彌補已經犯下的錯,結果卻反而是錯上加錯。因此,你有必要學會聽從別人的忠告,尤其是那些和你做同樣工作,而又比你工作更久的人。這些忠告來自于工作經驗的總結,以及失敗的教訓,為的就是避免下一次犯類似的錯誤。不要因為是別人的嘲諷就失去信心,即使別人的嘲諷有時也能幫助你更加認清錯誤的本來面目。
本杰明·富蘭克林是美國歷史上最能干、最杰出的外交官之一。
當富蘭克林還是毛躁的年輕人時,一位教友會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對他批評道:“你真是無可救藥,你已經打擊了每一位和你意見不同的人。你的意見變得太尖刻了,使得沒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發覺,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自在得多。你知道得太多了,沒有人能再教你什么。”他指出了富蘭克林刻薄、難以容人的個性。而后,富蘭克林漸漸地改正了他的這一缺點,變得成熟、明智、能領會到即將面臨社交失敗的命運,一改以前傲慢、粗野的習性。
后來,富蘭克林說:“我立下條規矩,絕不正面反對別人的意見,也不準自己太武斷。我甚至不準自己在文字或語言上措辭太自主。我不說‘當然’、‘無疑’等,而改用‘我想’、‘我覺得’或‘我想像’一件事該這樣或那樣。”這種方式使他漸漸成為事業的強者。
由此可見,錯誤是有教育意義的,人們可以從錯誤中學習。這樣,一個小小的錯誤就可以警告人們避免大的錯誤。那些不肯承認自己做過錯事的人,就失掉了這種避免大失誤的寶貴經驗,而以后就會繼續犯這種錯誤。而最終的結果是他頹喪地坐下來,哀嘆自己的悲慘命運。
芝加哥的醫學專家瑪威爾遜說:“我寧愿讓一個人犯錯誤,而不喜歡他為自己的錯誤找托辭來回避責任,只要他第二次不犯同樣的錯誤。托辭是一種危險的東西,容易使人養成很壞的習慣。一個從不找托辭逃避責任的人,雖然工作不一定都做得很好,但他總是會盡力地往好的方面去做。”可見,對待錯誤,正確的思考方法就是對錯誤的及時認識和修正,不要執迷不悟。能夠及時改正錯誤,才不會越陷越深,離完成工作目標越來越遠。
上一篇:壓力一旦轉化為正能量, 就會變成工作動力
下一篇:善于用腦,用智慧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