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的勸說用幽默方式來表達
人們常說:“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實際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逆耳的忠言,過于直白生硬的說法,往往很難令人接受。因此,我們在說服別人時,應該盡量運用委婉的說服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讓對方樂于接受我們的說服,而且也會給我們的說服留有回旋的余地。幽默就具有這一強大的力量,它能幫助人們營造良好的勸說氛圍。
在一家高級餐館里,一位顧客坐在餐桌旁,很不得體地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館的經理見狀十分反感,叫來一個服務生說:“你去讓這位紳士懂得,在我們餐館里,那樣做是不允許的。但話要盡量說得和氣委婉些。”服務生接受了這項任務,來到那位顧客的桌旁,有禮貌地問:“先生,你是想刮胡子,還是理發?”那位顧客愣了一下子,馬上明白了服務生的意思,不好意思地笑一笑,取下了餐巾。
這個小故事中的服務生是十分機智的,試想,如果他直接指出來:“你又不刮胡子,又不理發,為啥要把餐巾系在脖子下。”就顯得生硬不友好,直白的表達讓顧客面子上過不去,很容易激起反感和對立情緒,甚至顧客會拂袖而去,給餐館造成經濟和名譽上的損失。而他選擇以幽默的方法把自己的意思隱藏起來,留給顧客臉面:刮胡子和理發需要把毛巾系在脖子下,現在既不是刮胡子又不是理發,所以不應該把毛巾系在脖子下。這樣,他既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禮貌地暗示出顧客有失體統之處,圓滿地完成了經理交予的任務,交際的效果是積極的。
可見,在勸說他人的時候,如果你的意見是逆耳的,那么,你就不妨放棄直接勸說的方式而改為幽默、含蓄的表達,讓對方自己找出正確的方法,遠比你直接指出來要好得多。
眾所周知,馬克·吐溫是美國著名的喜劇大師,無論是寫作還是日常生活,他的語言都十分詼諧,尤其在嘲諷方面,他可謂登峰造極。
馬克·吐溫有一次坐火車去上課,因為離開課的時間已經不多了,他十分著急,但是火車的速度并沒有因為他著急而開得更快。于是馬克·吐溫打算和列車員開個玩笑。當列車員過來檢票的時候,馬克·吐溫取出了一張兒童票遞給他。這位列車員也挺幽默,故意假裝仔細打量了馬克·吐溫半天,說:“看不出您還是個孩子啊!”
馬克·吐溫回答:“我現在已經不是孩子了,可是我買票上車的時候確實還是個孩子。”
這則幽默故事中,馬克·吐溫使用的也是幽默的技巧,他的話可謂藏而不露,不動聲色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那么,在使用幽默法表達逆耳的勸說時,我們該注意些什么呢?
1.要學會傾聽
只有用心聽了,才能聽清楚、聽明白對方的想法、觀點等,說得對還是不對,是不是緊扣主題等,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
2.及時打斷對方
如果你發現了對方觀點或做法錯誤,就要及時打斷對方,以免讓對方錯得更“離譜”,觀點“跑”得更遠,但是,并不是說你一發現就要阻止對方,而是應該找對點,找對讓對方停止的點。否則,對方說了半截,明顯沒有說完,你的打斷會讓對方很難堪的。
3.不要直接否定對方
如果對方的做法或者觀點不妥,你固然需要指出來,但是也不能因此就直接讓對方閉嘴,更不能直接否定對方。
4.抓住主要問題
談話必須突出重點,扼要緊湊。因此,談話應迅速轉入正題,闡明問題實質。要知道,言語啰唆是對信息實質不理解的表現,是談話效率的大敵。
5.掌握評論的分寸
即使你運用幽默法勸說別人,措辭也要有分寸,表達要謹慎,要采取勸告和建議的形式,以易于對方采納接受,而不能含沙射影、取笑他人等。
上一篇:過于尖利刺耳的音色需要及時矯正
下一篇:“取象于錢,外圓內方”——黃炎培給孩子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