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拾金不昧
明朝年間,有一個名叫羅倫的讀書人。他為人忠厚,讀書勤奮。這一年,他由仆人陪同,進京赴試。他們路過山東時,仆人揀到一只金鐲。他趁人不注意,便悄悄地把金鐲揣入了懷中。
過了五六天,羅倫在旅店中盤點行資,點著點著,不由得雙眉緊皺起來。仆人問他為何悶悶不樂。羅倫說:“到達京城,還需要好多天,路費恐怕不夠了。”
仆人聽了,不慌不忙地說:“相公不必憂慮,小人自有辦法。”
羅倫奇怪地問:“你有什么辦法呢?”
“我在山東拾到一只金鐲,把它賣掉,足夠了。”仆人得意地回答。
羅倫沒有料到仆人竟會做出這種事來,頓時氣沖腦門,聲色俱厲地說道:“別人的東西,我們怎么能占為己有呢?快快準備,返回山東,想法找到失主!”
仆人為難地說:“再回山東,往返多日,豈不誤了你的考期?”
羅倫壓下怒火,耐心地對仆人說:“丟失貴重物品的人,肯定焦急萬分,說不定還會出人命的。寧肯誤考,也要送還。”
仆人又羞又愧,二話沒說,備好馬匹,和羅倫匆匆忙忙返回山東。果然不出羅倫所料,原來一家主婦洗臉時,不留心將金鐲落入盆中。侍女不知,連水帶鐲一起潑掉了。
主婦找不到金鐲,懷疑被侍女偷去,百般拷打,逼她招認。主婦的丈夫得知此事,又懷疑妻子有外遇,將金鐲送給了情夫,因而整日辱罵不休。
侍女與主婦都感覺冤枉,都要上吊自盡,幸而羅倫及時趕到,還了金鐲,才保全了兩條人命。事后羅倫快馬加鞭再趕到京都會試,殿試時,他率直針對時弊對答,被選拔成為狀元,皇帝還封他做了翰林修撰。
羅倫自幼德行不凡,一生善行累累,其中拾金不昧,更是難得,最難能可貴的是,憂慮體念失主,唯恐人家受委屈,造成不幸,而在自己博取功名的緊要時刻,仍然把歸還他人的失物放在第一位,即便錯過會試機會也在所不惜,風塵仆仆返回去送還。
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此等仁恕心腸,正是立志學圣賢,平時涵養有素的表現。
上一篇:做人要尊崇道義
下一篇:做你認為對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