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表達讓言辭更有深意
古人云:“言有盡而意無窮,余意盡在不言中。”說的就是一種含蓄的語言表達方式。當我們想表達自己內心的意圖,但又不好直說時,很多人就會把話說得委婉些,讓對方在自己的話中去理解自己的真正意思,這便是含蓄的語言魅力。古往今來,很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事情,都通過含蓄的說話方式得到了展現,它不但用豐富的想象力把我們的用意告訴對方,而且還給平淡無奇的話語添加了無盡的樂趣,使得我們的口才更加充滿魅力。
1.含蓄表達作用一:掩飾羞怯心理
在我們身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勇敢大方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心意,總有一些性格內向的人,在與人交流時,由于自身性格的影響,不好意思向別人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含蓄的語言表達不會太過張揚地表述他們的心意,能夠間接地幫他們傳達訊息,很好地幫助他們掩飾羞怯的心理。
2.含蓄表達作用二:維護雙方自尊心
年輕人自尊心都很強,維護自己和對方的自尊心是人際關系的基本要求。然而當我們在與人交流時,總有些事會必不可少地傷害到對方的自尊心,如拒絕對方的請求,批評教育對方,發表與對方完全不同的意見等。這些事情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影響雙方的感情。因此,我們可以用含蓄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從而不傷害對方的自尊,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好方法。
3.含蓄表達作用三:有話可以不直說
從前,有個酒店老板,脾氣非常暴躁。一天,有個客人來喝酒,才喝了一口,嘴里便叫:“好酸!好酸!”老板聽后大怒,不由分說,把客人綁起來,吊在屋梁上。這時來了另一位顧客,問老板為什么吊人,老板回答:“我店的酒明明香醇甜美,這家伙硬說是酸的,你說該不該吊人?”來客說:“可不可以讓我嘗嘗?”老板殷勤地給他端了一杯酒,客人呷了一口,酸得皺眉瞇眼,對老板說:“你放下這個人,把我吊起來吧。”
我們都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反對自己的意見,有時,太過直白的話我們可以不直說,通過含蓄的語言讓對方自己來理解,這也是一種口才的魅力。
4.含蓄表達作用四:靈活應對話題
眾所周知,魯智深是《水滸傳》里的一個典型人物,他不但性格直爽,說話也是快言快語。然而即使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在面對一些不好直接回答的話題時,也會選擇委婉、含蓄的回應方式。當魯智深打死惡霸鎮關西逃亡到寺廟準備削發出家時,曾與法師有過這樣一番對話:
法師:“盡形壽,不近色,汝今能持否?”智深:“能。”法師:“盡形壽,不沾酒,汝今能持否?”智深:“能。”法師:“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魯智深猶豫了。
法師:“(高聲催問)盡形壽,不殺生,汝今能持否?”智深:“知道了。”
不近女色、不飲酒,這些魯智深都能做到,而要他不殺天下惡人這是不可能的,但如果此時魯智深照實回答說“不能”,那么法師肯定不會收他為僧。因此他用“知道了”這個回答來敷衍法師,既不違背自己本意,又能剃發出家,不得不說魯智深懂得含蓄說話的精髓。
含蓄的語言表達方式能幫助我們應對各種交際。也許你性格羞怯,不擅長與人交談;或許你為了照顧雙方的自尊有話不便直說;或許在危急時刻,你要給自己留條后路。總之含蓄些說話,能助你達成目的,輕松面對各種境遇。
上一篇:動之以情,適度為之
下一篇:聲音底氣足,才能引起足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