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之以情,適度為之
小張今年剛剛20歲,可是在他身上卻發生了很多悲慘的故事。小張15歲的時候正在上初三,他的父親在工地上不小心被掉下來的水泥板砸傷了腿,從此小張家的頂梁柱倒了,家里再也沒有能力供他上學,他不得不輟學回家。
從學校回家后,小張就開始幫別人干一些零活,再加上小張媽媽幫別人縫補衣服,家里也勉強可以度日,就這樣過了五六年,小張也長成了大小伙,能幫家里掙更多的錢了,可是小張的媽媽被檢查出患了白血病,一下子整個家又被籠罩在了悲傷和絕望中。這時候小張聽說他爸爸曾經干活的那個工地的老板現在發了大財,于是小張就想去找找這位老板,希望他能看在父親為他干了那么多年活的分上幫幫他們。
小張找到那位老板的住處,可是不管小張怎么說,老板都說不認識他,無奈之下,小張拿出了老板曾經送給他父親的一條毛巾,然后對老板說:“您還記得嗎,您剛開始包工程的時候,找不到助手,別人不是偷工減料就是虛報賬目,無奈之下您來請求我爸幫你,當時我爸毫不猶豫地答應了,我爸說因為你們是好朋友、好兄弟。現在您生意做大了,而我爸也因為您……”那位老板打斷了小張的話,小張抬頭發現他已經淚流滿面。
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人們追逐的更多是金錢名利,而感情卻越來越被人們所淡忘。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也不論是你幫助別人還是別人幫助你,都需要一種合適的方法來打動對方。所以我們要把被人們遺忘的那份真情找回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只有這樣才能使我們在向別人請求幫助的時候獲得可喜的結果。那么在對別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過程中,又應該注意些什么呢?
1.學會尊重對方
每個人身上都有許多故事,有些故事也許對于他來說是美好的,但有些故事也可能是他這一輩子都不愿再提起的記憶,那是屬于他的隱私,他不想也不愿意被別人一次又一次撕開那些塵封已久的傷疤。所以在我們請求別人的幫助,想用真情打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不要去揭別人的傷疤。
對別人有所求時,要學會尊重對方,不要去揭對方的短,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收到良好效果。
2.適度而為之
不管是真情還是假話,都要有一定的度,超出了這個度,一切也就違背了最初的意義。感情是個很微妙的東西,更需要把握一個度。在你想用真情來打動對方,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不要一味地訴說你們之間的點點滴滴,大到你為他赴湯蹈火,小到你為他做飯洗衣,其實這種“訴真情”不是真的訴真情,反而讓對方覺得你是在邀功,這樣也就歪曲了你原來的本意。
在用真情打動對方的時候,要學會適可而止,要讓對方有機會喘息,交流是互動的,雙方都需要思考,你在訴說的時候也要給對方留下思考的時間,這樣才能真正地打動對方,也才會真正實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目的。
3.用真情
有很多人喜歡利用別人的弱點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恰好很多人最致命的弱點就是太重感情。所以有些人就在請求別人幫助的時候,胡亂編造一些故事來博取別人的同情。比如,有些人為了向別人借錢,就說自己家里多么的貧寒,父母病得有多么嚴重,弟弟妹妹輟學等一系列事情來欺騙對方,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只有真情才能真正地打動對方,用那些編造的謊言換來的只會是曇花一現的泡沫。
所以在對別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用真感情,只有真實的東西才是最能打動人的。
上一篇:初次見面,自我介紹的幾個技巧
下一篇:含蓄表達讓言辭更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