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保持一團和氣,就不能揭人瘡疤
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牙尖嘴利,常常妙語連珠,口吐蓮花,令人絕倒,然而他們也容易尖酸刻薄,喜歡抓住別人的弱點就咬住不放。其實,逞一時口舌之快,傷害的是別人的自尊心,你從譏諷他人中得到的快感遠遠比不上你將要為此付出的代價。
人們對于自己忌諱的東西想來都極其敏感,假如你同一個人開玩笑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他的忌諱,會被他看成你對他極為無情的諷刺和挖苦,或許你可能為自己的小聰明而自鳴得意,可是對方可能對你恨之入骨。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也都有自身存在的弱點和缺陷,對于自身存在的弱點和缺陷,每個人都是非常敏感的,這是他們不愿意提及的傷疤,任何人一旦被擊中了痛處都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所以,那些洞明世事、懂得人情世故的人從來不會去揭別人的傷疤,他們都懂得在一些敏感問題上繞道而行,不引起他人的反感。
曾國藩第二次出任兩江總督時,李鴻裔經常去他家中做客。李鴻裔為人風流倜儻,不拘小節。曾國藩非常器重他,將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一般對待。曾國藩的密室從不允許外人隨便進入,然而只有李鴻裔除外。一天,曾國藩和李鴻裔正在內室談話,恰巧有客人來訪。曾國藩出去迎接客人,獨自留下了李鴻裔在室內。李鴻裔百無聊賴,隨手翻開了茶桌上的文本,看到《不動心說》一首詩,那正是曾國藩請來的一位老儒所寫的。詩文后邊寫有這樣一段:“使置吾于妙曼娥眉之側,問吾動好色之心否乎?曰不動。又使置吾于紅藍大頂之旁,問吾動高爵厚祿之心否乎?曰不動。”這篇文章主要是表白自己的清高,不為美色和高官厚祿所動,然而這般虛假的表白,李鴻裔實在看不過眼,于是拿起筆在旁邊戲題道:“妙曼娥眉側,紅藍大頂旁,爾心都不動,只想見中堂。”這一段話辛辣地道出了對方表面不重功名利祿,實則想得到中堂重用的小心思。李鴻裔寫完之后,扔下筆就出去了。
曾國藩會完了客人,回到書房后,看到了詩上新題的文字,嘆了一聲,說道:“一定是李鴻裔寫的。”接著,就讓手下找到李鴻裔,傳喚了過來。曾國藩指著他所寫的文字問道:“這旁邊的評論是你寫的吧?”李鴻裔點頭承認。曾國藩說:“這些人都是些欺世盜名之流,言行一定不能坦白如一,我也是知道的。然而他們所以能夠獲得豐厚的資本,正是靠的這個虛名。現在你一定要揭露他,使他失去了衣食的來源,那他對你的仇恨,豈是平常言語之間的仇怨可比的,殺身滅族的大禍,就隱伏在這里邊了。”李鴻裔聽完之后,才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可能給自身帶來極大的傷害,從此以后,他就開始深深地收斂自己,再也不敢狂放無忌了。
其實,不止官場中應當時刻檢點自己,注意不能冒犯別人,在現代社會中同樣如此。我們都在為生活而奔波勞碌,并不是每個人的生活都風風光光、有模有樣,有很多人一輩子在一個默默無聞的崗位上,過著自己都說不出有什么意義的生活,只不過是為了生活才不得已而為之;有些人可能為了自己的業績不得不在客戶面前說好話,以維系彼此在生意上的聯系;也有人聽命于某一個大老板,讓往東就往東,讓往西就往西,從來不敢有半點違拗,說不上是職員還是奴隸。其實每個人都有有口難言的苦衷,大家心知肚明,只不過不說破而已,而你一旦說破,只能說明你不懂得處世之道,為人太過尖酸,太過浮躁了。
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最為隱晦的東西以及最為介意的地方,這種痛處他人還是不碰為妙。當著矮子不說短話,以揭露別人的傷疤為樂的人是最愚蠢的,一旦你戳到別人的痛處,肯定會遭到別人的厭煩,嫉恨,甚至是報復。所以,我們跟別人交往的時候,都要保持和氣,如春風化雨般對待別人,這樣就能夠得到別人的喜愛和親近。
上一篇:職場人士一定要懂得服從
下一篇:要冷靜面對讓你失望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