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當一切都可以看開的時候,往往也是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時候?!盎厥紫騺硎捝帲矡o風雨也無晴”,這是蘇軾對人生的理解,也是他豁達心態的體現。淡然的襟懷成了蘇軾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也正是這份“也無風雨也無晴”的淡定讓他找到了熱愛生命的理由。
三月初七,草長鶯飛,正是陽春好時節。南方的春雨猝不及防地落下了,像是從潮濕的空氣中擰出來的。雨穿過密密的樹葉,打在林間沙沙作響。行人匆匆忙忙地走著,唯有蘇軾在雨中留下落寞的背影。
年少時,初出茅廬的蘇軾滿腔豪情,宋仁宗拋棄世俗之見,以才論人,不問出處,不論年齡重用他,讓他真切地感受到了一個盛世的希望。曾經,這位仁慈的皇帝拉著蘇氏兄弟的手欣喜地贊道:“為子孫得兩宰相?!睘榱诉@句話,他心甘情愿用半生去報償這份“君恩”。從仁宗到英宗再到神宗,他歷經三朝,這二十年的歲月,細細品來,五味俱全,有順風順水,也有風波浪起。那些年少輕狂,意氣風發,是心懷天下的志向,是不畏強權的諍言;那些起起落落,悲悲喜喜,是權力頂峰的風光,是“烏臺詩案”的落魄。而當人到暮年時,他卻在春種秋收的歲月中享受田園生活的清貧與恬淡。時間真是個奇妙的東西,有時候,他想責怪它的殘忍,責怪它在不知不覺中帶走了屬于他的記憶與豪情,讓那些無知無畏一去不返;有時候,他又感謝它的仁慈,感謝它在光陰流轉中證實了人生的價值與信仰,讓那些夢想信念終成永遠。
或許,也曾唏噓歲月無常,想留的未必留得住,未曾等待的卻總是恍然間不期而至;或許,也曾感念過往匆匆,人生路上風景變幻。但繁華落盡之時,赤子之心卻從未背棄。想到此時,蘇軾不覺淡淡微笑起來。天不知何時悄然放晴,山頭的斜陽,沖淡了被雨水打濕的寒意。
人生如夢,回首來時的路,什么風雨,什么晴空,于蘇軾似乎都已虛無縹緲,只剩下迎面的夕陽斜照,映在他的竹杖芒鞋上,吟嘯閑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p>
【靜夜感悟】
人總在不斷追求自己渴望的東西,于是不斷拼搏,以換取更多的物質、更高的地位。但是,人生需求的愈多,生命的負擔便愈沉重??傄鹊秸嬲ヒ恍〇|西或不得不放棄一些東西時,才會發現,我們真正需要的并不多。人生道路的坎坷乃是一種必然,唯有以一顆平靜的心對待,才能達到“得而不喜、失而不驚”的境界。
上一篇:善待前夕善待前夕
下一篇:因為百合花長到田里因為百合花長到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