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百合花長到田里
我當知青那地方,景觀極為單調,倒是有一種紅花的百合,開在田野里,開在草原上。美麗的百合花,伴在耕作人的左右,使乏味的勞動生動起來了。鏟地時,為了不讓鋤頭傷了百合,我要多費不少力氣和時間。每每回首,為經我保護而開著的花朵自得。然而,我挨了批評,原因是地鏟得不干凈,留了許多百合花。我自恃有理,“百合不是花么?”隊長生氣了,“花又咋的!在花園里是花,長在莊稼地里,就是草。誰讓它長錯了地方,以后,不論什么長在不該它長的地方,就該鏟。”
“不論什么,長在不該它長的地方,就該鏟”,這因為委屈而牢記的話,后來卻給了我許多啟迪。麥苗長到花叢,就是雜草;百合在公園里得到呵護,生長在農田里就要被鏟除。是因為長的不是地方,位置不對。看來位置是極為重要的,應該時時提醒自己:注意位置。是百合,是麥苗,是小草,有時并不很重要,長對了地方,都是有用之物,位置不對,才成了廢物。當元帥,當士兵,當農民,并不關鍵,關鍵是該當元帥的去當元帥,該當士兵的去當士兵。
該當元帥的想當士兵,該當士兵的硬要當元帥;該當元帥的當了士兵,該當士兵的當了元帥,對自己對社會都是悲哀。
明熹宗朱由校,把大明弄個亂七八糟后,交給崇禎,讓崇禎當了亡國之君。明熹宗這皇帝,那邊是赤地千里,餓殍盈野,他卻整天泡在木匠房子里,推刨子。他確實有一手極好的木工手藝,能當個挺好的木匠,可他非當皇帝。結果糟蹋了一個再世魯班,更害苦了億萬百姓。如果讓趙佶老老實實地畫畫,讓李煜專心去寫詩,讓路易十六研究鎖,人間定會少去許多不幸。
人與百合不同,“人挪活”,人可以主動調整自己,可以尋找更適合自己的位置。孫中山、魯迅、郭沫若原來都是學醫的。當個優秀醫生,固然很好,但他們發現,改變一下,適應時代需要,自己能夠為改造中國社會作更多貢獻時,就放棄了原來,改變了自己的位置。如果他們堅持從醫,中國的社會就會少了三個偉人。
是百合應到花圃里去,是小草就別往麥田里擠。不是帥才,當士兵也挺好;是帥才,也不用挺著做小兵。“天生我材必有用”,知道自己是什么“才”很重要,也很難。年輕的朋友,靜下心來,先想想自己是什么,然后再出去做什么。
(張港)
上一篇: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
下一篇:在塵埃里開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