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抱怨的“槍口”對準每一個角落
有問題才會有抱怨,如果你抱怨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且天天抱怨,那就會給人一種“無能”的印象。
幾乎在每一個公司里,都有“牢騷族”或“抱怨族”。他們每天都把“槍口”指向公司里的任何一個角落,埋怨這個、批評那個,而且,從上到下,很少有人能幸免。他們的眼中處處都能看到毛病,因而處處都能看到或聽到他們在批評和發怒。
杰森剛出來打工時,和公司其他的業務員一樣,拿很低很低的底薪和很不穩定的提成,每天的工作都非常辛苦。他拿著第一個月的工資回到家,向父親抱怨說:“公司老板太摳門了,給我們這么低的薪水。”慈祥的父親并沒有問具體數字,而是問:“這個月你為公司創造了多少財富?你拿到的與你給公司創造的是不是相稱呢?”從此,杰森再也沒有抱怨過,既不抱怨別人,也不抱怨自己,更多的時候只是感覺自己這個月的業績太少,對不起公司給的工資,于是更加勤奮地工作。
兩年后,他被提升為公司主管業務的副總經理,工資待遇提高了很多,他時常考慮的仍然是:“今年我為公司創造了多少財富?”有一天,他手下的幾個業務員向他抱怨:“這個月在外面風吹日曬,吃不好,睡不好,辛辛苦苦,大老板才給我500元!你能不能跟大老板建議給我們增加一些?”他回答業務員:“我知道你們吃了不少苦,應該得到回報,可你們想過沒有,你們這個月每人給公司只賺回了2000元,公司給了你們500元,公司得到的并不比你們多。”業務員都不再說話了。
幾個月以后,他手下的業務員成了全公司業績最優秀的業務員,他也被老總提拔為常務副總經理,這時他才27歲。去人才市場招聘時,凡是抱怨以前的老板沒有水平、給的待遇太低的人他一律不要,他說,播種蒺藜不會收獲牡丹,你自己不付出,卻想著收獲。做事情不知道反思自己,只知道抱怨別人,這種人是做不成大事的。
按照杰森的觀點,抱怨之前要先反思自己,可是人們通常都只能聽到別人的抱怨,卻忽略了自己的。很多人經常抱怨,卻還以為自己是最樂觀的人、最任勞任怨的人。
抱怨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工作上的抱怨,如抱怨上司不公平、待遇不佳、工作太多、同事不合作,等等;另一種是生活上的抱怨,如抱怨物價太高、小孩不乖、身體不好,等等;還有一種是對社會的抱怨,總是憤世嫉俗,對不公平之事極為不滿。
人都有一種正義與剛毅之氣,有一種自尊之需,因此難免會對著周圍的不平之事發泄自己心中的情緒,但你要知道你的抱怨不會給別人帶來任何益處。
別人沒有聽你抱怨的義務,如果你的抱怨與聽者毫無關系,會讓對方不耐煩,而你又經常抱怨,那么下次他看見你便會躲得遠遠的。
有問題才會有抱怨,如果你抱怨的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而且天天抱怨,那就會給人一種“無能”的印象。一個能干之人,如果因為愛抱怨而被人認為“無能”,那不是很冤枉嗎?如果你時常抱怨別人,那么你也會被認為是個不合群、人際關系有問題的人,否則為什么別人不抱怨只有你抱怨呢?
對工作的抱怨如果言過其實或無中生有,那么聽的人不僅會不以為然,不同情你,反而會抵制你,連上司也會對你表示反感。
上一篇:分解工作難題,各個擊破問題
下一篇:即使喜歡的工作也會摻雜你不喜歡的調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