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尊崇道義
晉楚城濮大戰(zhàn)—觸即發(fā),為了能夠在這次重大戰(zhàn)役中取得勝利,晉文公召集群臣共商良策。晉文公先問咎犯:“楚軍兵多將廣,而我軍勢弱。如何才能做到以弱勝強呢?”
“我聽說禮儀繁雜的君主,對于禮儀的盛大從來不會感到滿足;而作戰(zhàn)頻繁的君主,對于詭詐之術(shù)從來就不會感到滿足。您只要對楚國實行詐術(shù)就能夠取得成功了。”咎犯回答說。
晉文公聽完咎犯的話后又問雍季:“你對此有何看法?”
雍季說:“把池塘的水放干了來捕魚,怎么會抓不到魚呢?但是第二年肯定就沒有魚了。把山林燒光了來打獵,怎能獲不到野獸呢?可是第二年也就不會有野獸了。使用欺詐的方法,雖然現(xiàn)在可以茍且得利,但以后就無法再得利了。這并不是長久之計,還請國君三思而后行呀。”
晉文公思慮再三,最終還是采納了咎犯的主張,從而在城濮大戰(zhàn)中大敗楚軍。晉文公回國以后論功行賞,卻把雍季排在首位。不少人對此感到十分的詫異和不滿。
有人大膽地問:“城濮之戰(zhàn)的勝利,是由于采用了咎犯的計策。您采納了他的計策,而行賞卻把他放在雍季的后面,這是什么道理呢?”
晉文公聽后笑了笑,說:“咎犯的話,是顧及一時,而雍季的話,是對百世有利,哪里有把顧及一時的放在對百世有利的之前的道理呢?”
聽了晉文公的解釋后,大家都心悅誠服地點了點頭。孔子對這件事評論說:“遇到危難而用詐術(shù),足以打敗敵人;回國后尊崇賢人,足以報答恩德。晉文公雖然不能堅持到底,卻足以成就霸業(yè)了。”
道義為上,以功利為下。道義是“百世之利”,而功利只是“一世之務(wù)”,只有尊崇道義,才是掌握了“勝之所成”。
上一篇:做人要學會忍耐
下一篇:做人要拾金不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