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能沒有希望
從事飛行事業25年的年潘·帕特森從未碰到過這種奇事,他面前這個坐在輪椅里四肢癱瘓的年輕人麥克·亨德森居然想學飛行。帕特森瞟了一眼亨德森的四肢,他的大腿軟弱無力,根本無法使用尾舵踏板,他又怎么能駕馭一噸多重的飛機呢?
最讓這位飛行教員傷腦筋的是亨德森的手,他的五指雖在,但是卻不能動。帕特森認為這是不可能飛行的。然而,是什么促使他沒有照直說呢?也許是眼前這個年輕人顯而易見的決心以及他那迫切的表情。
無論如何,有某種東西在這位直率健壯的飛行教員內心引起了共鳴。帕特森說:“也許我可以教你,但是,按照聯邦飛行條例,你必須具備自己上下飛機的能力。”
說完,帕特森朝不遠一架單引擎教練機努努嘴:“我去準備一杯咖啡,如果我回來的時候你登上了飛機,那我們就算說定了。”
亨德森將輪椅靠近機身,一只手搭在機翼的后緣,另一只手支撐在輪椅上,盡可能將自己撐了上去。然后轉身面對著機身,用右肘機敏地挪動著,一點一點地向駕駛艙移動。
亨德森用了45分鐘,當帕特森走出去的時候,他正坐在駕駛員的位置上,血從磨破的肘部流出,艙內到處血污。看到亨德森經受了如此的痛苦,帕特森知道沒有什么能阻止他的決心。
但是,當帕特森送亨德森去聯邦航空局做體格檢查時,擔任檢查的斯托達德醫生感到為難地說:“我的天,他身體能動的部位還不到10%!”
帕特森堅持己見,并說,如果他為自己這個學生的飛行技能擔保,醫生是否愿意與亨德森一同飛行,以親眼鑒定。醫生同意了。現在的一切都取決于教員和學生了。他們一起著手解決新出現的每一個問題。
利用毯子的摩擦可以使亨德森登上光滑的機翼。戴在頭上的一套通訊設備可以使他不必用手拿著無線電話筒。他們還把舵柄改成垂直移動,這樣可以使亨德森不用腳而用右臂來操縱不易控制的尾舵。
讓帕特森高興的是,亨德森的手指顯得越來越靈活。但是,帕特森擔心他的氣力不夠,那么,在大風時起飛和著陸,就無法將駕駛桿拉回來。亨德森倒想了個主意,為什么不做一個金屬鉤套在他的手腕上?這樣放、拉不就都自如了嗎?
于是,亨德森自己在家用生鐵做了一個樣品,生鐵把他的手腕都磨破了。后來他又用醫院的輕鋁板與一只手套固定在一起,使用起來很是方便。
進行長時間的艱苦訓練和測試之后,單飛的時刻終于來到了。亨德森用右手推上油門,松了手閘,調整一下方向就滑出了跑道。幾分鐘之后他便飛上了藍天。在304.8米的高度,亨德森感到一陣未曾有過的激動,他浮想聯翩:這是我有生以來做過的最偉大的事情。
以后的幾個月里,亨德森在斯托達德醫生的幫助下,成為第一個通過儀表鑒定獲得民航機駕駛員執照的四肢麻痹患者。斯托達德醫生說:“是亨德森的意志使他出類拔萃,他的成功確實是一鳴驚人,令人難以置信。”
“只要有夢想,一切皆有可能。”這是一句在體育界非常流行的話。其實這句話適用于任何領域,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一切動力的源泉。有希望之處就有光明,就有未來。
上一篇:交談時要學會傾聽
下一篇:人生就像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