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倫森效應——委婉周旋,讓你更快得到所想
阿倫森效應是指隨著獎勵減少而導致態度逐漸消極,隨著獎勵增加而導致態度逐漸積極的心理現象。這種現象表明,人們往往喜歡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點點增加,從而使做事一點點變得順利。根據人們的這種心理,一直給予一個人贊揚反而會因為態度的一致而使得自己的贊揚變得微不足道,起不到應有的效果。所以,做事要迂回有道,巧妙回旋,而不要直來直去,這樣達到的效果反而更好。
老子說得好,“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意思是,想要做一件事情,如果不能用直接手段得到,就不妨運用一些迂回的方式,以達到“曲徑通幽”的目的。比如,想要得到大家的贊同,首先擺出一副寵辱不驚、對別人的贊賞或者批評漠不關心的態度,然后再對人們的批評或者贊賞表現出一絲興趣,最后將對方引為“知音”,對你持贊同態度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想要得到別人的賞識,與其四處自我推銷,反而不如學一學諸葛先生,讓天下的都知道“臥龍”的名聲,卻很少有人見過其真面目,欲擒故縱,終于引來劉備“三顧茅廬”。
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千難萬難,大概是因為想要走“獨木橋”的人過多的原因,競爭的人越多就越不容易達到目的地。如果能夠學會迂回做事,走小路,反而更容易達到對岸。一個人想要達成某種目的,各方阻礙的力量都會顯現出來,這所有的反應最終都會影響一個人的做事態度,如果一個人的熱情降低,那么肯定就不那么容易達成目標。所以,不如把自己的目標定得低一點兒,讓人們的注意力都關注在一個較低的過程點上,不暴露自己的目標和最終意圖,才可能突出重圍,最終達到自己的目的。
葛青是公司業務部副經理,一直為事業上不能更上一層樓而煩惱。他能力非常強,但是總經理考慮到他開拓業務的能力強但卻不知管理能力如何,一直對他升職的事搖擺不定。公司進行一番內調之后,經理的位置依然空懸,很多人都預言將會出現一位“空降”經理。葛青對這一切都不動聲色,只是將自己在大學時的考研書籍拿出來,放在了辦公桌上,于是同事議論紛紛,以為他有考研的傾向。
總經理聽到流言之后,果然看到了葛青搜集的考研書籍,于是叫他去詢問。葛青并沒有明確回答總經理的問題,只是回答自己管理能力不夠,想要學一學而已。總經理回想了一下,原來四年以來,公司只是利用了葛青的才華,卻從來沒有給他提供過更廣闊的平臺,這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真虧待了他,不久以后就為他安排了一次培訓機會,并提拔他為經理。
其實,如果他直接為自己的升職而努力,或者直接擺出自己的功績,他的升值未必那么順利。正是因為他擺出了一副模棱兩可的態度,讓上司驚慌了,才最終達成了目的。
這種手段其實早就有人用過,當年韓信因為在劉邦手下得不到重用,于是假裝逃跑,被蕭何追了回來,并拜為上將。如果他直接追求想要成為上將的目標,最終能夠做到的不過是將軍而已,蕭何的一句“此人如果不被重用,遲早還要逃跑,漢王損失就大了”直接就為他達成了最終的目標。
迂回才更容易達成目標,管理學大師湯姆·彼得斯在他的著作《你就是品牌》中預言了職業階梯的消失,“今天的職場人生就仿佛是下跳棋甚或是闖迷宮,你常常得向側走,向前走,走對角線,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向后退”。在職場上你面臨的不再是一級一級的升職,做事時自然也就不能直來直去,迂回一下轉個彎往往能更快達到目標。
心理應用:
上一篇:鑰匙理論——四兩也可撥千斤
下一篇:隱藏優勢,避免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