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 并非期盼就會得到,害怕就會失去
有一天,楚王外出打獵,在打獵回來的路上他不慎丟失了自己的弓。這張弓十分珍貴,有大臣馬上派人去找。楚王聽了卻說:“不必去找,我們回宮吧。”
“可是,那是一張珍貴的弓。”大臣提醒。
“那又怎么樣?弓丟了,總會有人撿到,無論撿到的人是誰,不都是我們楚國人?這張弓仍然是楚國的財富,何必再浪費氣力去尋找?”
孔子聽到這件事后說:“楚王的心還是不夠大,為什么講到丟掉的弓會被人拾到,還要計較是不是楚國人呢?”
失去了弓不去找回,認為撿到的人都是楚人,弓仍舊是楚國的財產。故事中的楚王可算是一位豁達之人,而孔子的理論則更進一步,他認為楚王還是太小家子氣,明明已經決定不再找那張弓,卻還是在乎撿到的人是不是楚國人。比起斤斤計較的人,楚王大度,但在真正豁達的人眼中,楚王仍然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形容一個人對得失看得太重,不是擔心得不到,就是擔心失去手中的東西。患得患失的人沒有一份穩定的心理,他們的意念始終在得失之間不斷搖擺,沒有片刻安靜。患得患失的人也很難真正開心,當他不曾擁有什么的時候,他整天被欲念纏擾,總是想得到;等他真正得到了,他又開始擔心到手的東西被人搶走,寸步不離地看管。不論失去還是得到,他們都沒有安全感,所以他們的生活非常疲憊。
像孔子一樣認為丟了東西是被人撿到,根本不需可惜的人,是圣人。圣人的境界我們很難達到,但我們可以做一個豁達的人。豁達的人并不是沒有喜怒哀樂,得到的時候,他們也會得意;失去的時候,他們也會難過。不同的是,得不到的時候他們不會覺得生不如死,失去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從此一蹶不振。他們不會讓負面思維長久地陪伴自己,這就是看得開。
20世紀,美國的阿波羅號實現了人類第一次登月。當時,阿波羅號上有兩位宇航員,一位是阿姆斯特朗,一位是奧德倫。阿姆斯特朗首先登上了月球,他那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成為了世界名言,與他的名字一起載入史冊。
曾有記者問奧德倫:“如果您當時第一個走下阿波羅號,就會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您有沒有覺得遺憾?”
奧德倫卻很達觀地說:“有什么遺憾?要知道,從月球回來,是我第一個走下太空艙,我是從外星球回到地球的第一人!”
阿姆斯特朗的名字早已與阿波羅號一起為我們所熟知,誰又記得同在一條飛船上的奧德倫?而奧德倫卻早已看開了這件事:被人眾口傳誦是一種榮譽,參與了人類第一次登月也是一種榮譽,既然做到了這件事,何必在乎別人有沒有記住?可見奧德倫是一個豁達的人。
豁達的人懂得開導自己,就像故事中的奧德倫以幽默回答記者,他們知道自己痛苦沒有用,不如讓自己達觀一點、開心一點。得到與失去不能分離,當你得到的時候,愿望就已經達成,這不是很好嗎?當你失去了什么,擁有就不再是擁有,不妨告訴自己那已經不是自己的東西,你失去了,也在這失去中得到了懷念的感覺。
每個人都要學會豁達,因為人生漫長,我們需要經歷太多的得到與失去。如果凡事都患得患失,我們的一生也會在得與失中搖擺,忘記了生命的意義是向前走,或者走得太過崎嶇,歪歪斜斜。做一個豁達的人,得到的時候告訴自己一切都會過去,就不會沉湎其中,迷失心智;失去的時候慶幸自己曾經得到,就不會憂傷度日,影響今后的生活。
上一篇:將生活的是非看作平常
下一篇:當下,值得真正的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