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不爭,也有自己的世界
北宋文豪蘇東坡有位叫佛印的好朋友,佛印是一位高僧,他們二人經常聚在一起暢談佛道。兩個人志趣相投,天性幽默,經常互相抬杠取樂。
這一天,二人談到“相由心生”,蘇東坡問:“佛印,你看我像什么?”佛印說:“我看你像一尊佛!”蘇東坡說:“不過我看你倒像是一堆牛糞!”說著大笑,佛印笑而不語,也不理他,繼續與他談論佛法。
蘇東坡自以為占了便宜,回家后把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妹妹——美麗聰明的蘇小妹。蘇小妹聽了之后說:“哥哥,你怎么覺得自己占了便宜?人說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的眼中,一切都是佛,說明他心中有佛;你呢,看到的是堆牛糞,你說你心中有什么?”
蘇小妹的話一針見血,蘇東坡聽完,慚愧不已。
蘇東坡乃性情中人,不失可愛;蘇小妹天資聰穎,一針見血;佛印則修為深厚,淡泊睿智。世間也有這樣三類人,一類是平常人,有各種各樣的脾氣喜好,喜怒哀樂發于心,由著性子做事;一類是聰明人,他們會收斂自己的鋒芒,克制自己的脾氣,卻能知曉事情的關節所在;還有一類是淡泊的人,他們既有智商又有情商,既有平常人的七情六欲,又有聰明人的目光如炬。
淡泊是一種境界,凡事做得精,走得高,到了一定程度,就會不為事物所累,做到淡泊。他們能夠做到進退得宜,掌握分寸。傷心不再是一味地傷心,淡泊者卻能夠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做到哀而不傷;聰明不再有強烈的針對性,他們能做到看透人事,保持自己心中清凈。聰明到了超脫的境界,就是睿智,淡泊者當得起睿智的評價,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不與人爭。
在我國古代,宰相是一個重要的職位,人們常說國家好不好,靠的不是皇上,而是宰相。皇上只要不太離譜,有個好宰相,依然能國泰民安。皇帝們也都明白這個道理,都想找個最好的宰相幫自己分擔國事。
有個皇帝剛剛登基,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要選一個新宰相。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前任宰相的副手,另一個是翰林院的大臣,兩個人年紀相當,都有優秀的能力和深厚的學識,皇帝為選誰出任宰相大傷腦筋。這位皇帝少年老成,想到一個好辦法。他派手下的太監秘密出宮,分別告訴那兩個人:“根據我的消息,皇上明天就會任命你為宰相!”
聽到消息后,兩個人的表現截然不同,副宰相興奮得一夜睡不著覺,一整夜都在想明日如何謝恩。另一位大臣卻鎮定自若,絲毫沒把這個好消息放在心上。皇帝聽了手下的匯報后,搖搖頭說:“國家事務這么多,需要一個有平常心的人來掌管,聽到要當宰相就睡不著覺的人,怎么能扛起一個國家的重擔?”第二天,皇帝宣布由另一位大臣出任宰相。
皇上選擇宰相看重心理能力,他知道一個國家事務繁多,宰相日理萬機,大事小情一把抓,如果心理素質不好,今天聽到捷報失眠,明天聽到噩耗吃不下飯,如何能保持理性的判斷力?可見皇上想要找的是一個睿智的人,他能夠做到手有重權,心中淡泊,不被得失左右,一心一意只做自己的工作,這樣的人才能讓人放心。
淡泊者有一顆平常心,他們相信是你的終歸是你的,不是你的強求也得不來。這并不是一種認命的狀態,事實上他們做的準備可能比任何人都要多,具備的素質比任何人都要好,也比任何人都要適合他們想做的事。為什么還能做到罔顧得失?因為他們知道世事無常,有太多因素左右時局,不是一己之力所能更改。強求不是跟別人過不去,而是跟自己過不去。
淡泊者是有慈悲心的君子,他們的氣度讓人由衷欽佩。他們睿智,經得起大風大浪,在他們眼中,結局如何不重要,自己有沒有得到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做到了、做好了,他們心中踏實。正因為少了對虛名的追求,他們才能比別人更加認真、更加執著;少了對回報的堅持,他們才能比別人更加超脫、更加快樂。
上一篇:智慧不起煩惱
下一篇:不低估事情的難度,更不低估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