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成就的背后
那是在1982年10月,25歲的琳達·唐恩跑完了紐約市的馬拉松。這并沒有什么了不起。可是琳達·唐恩患有大腦麻痹癥,而且是第一個拄著拐杖跑完42.2公里賽程的女性。
琳達·唐恩在途中跌倒過五六次,但是,她仍堅持不渝,終于在起步之后11小時到達終點。殘障雖然限制了她的速度,但不能限制她的決心。美國詩人朗費羅曾經寫過:“開始一件事困難,結束一件事更難。”
要是我們每人都有一個聽話的妖怪,能幫忙完成我們所開始的事情,那該多么好。可惜我們沒有。不過我們有一種稱為“自律”的動力,而這種動力所要求的代價可不少。
有一次,波蘭鋼琴家巴德瑞斯基舉行的音樂會散場之后,一個樂迷對他說:“我愿意終生獻身,以求達到這樣的成就。”
這位卓越的鋼琴家回答:“我就是這樣做了。”
曾經有這樣一個年輕人,他的家境貧寒,連父親去世后買棺材的錢都是鄰居親友湊齊的。父親亡故后,他母親在制傘工廠上班,每天工作10個小時,下班后,還帶些按件計酬的工作回家做,一直忙到晚上11時。
在這種境遇中成長的他,少年時有一次參加附近教會舉辦的話劇演出,他覺得很有趣,從而決心要學好演講,這次偶然的經驗,成為他日后從政的契機。30歲時,他終于當選為紐約州議員。但是,當時他尚欠缺履行議員職責的準備。
由于他的文化水平很低,所以,工作中碰到很多困難。當他閱讀必須付諸表決的冗長而復雜的議案資料時,他完全莫名其妙,有如面對一種難辨的文字一般。
再有,雖然他從未踏進森林一步,卻被選為森林法立法委員,而從未跟銀行打過交道的他又被選為銀行法立法委員會的一員。這不得不使他感到懊悔煩悶,真想辭職不干。但是,他終究未辭職,其原因乃是不愿讓母親知道他無法勝任議員職務這件事。
面對此種困境,他沒有退卻,他認識到不必為自己菲薄的知識而難過,只有發奮圖強才可以彌補一切。他下定決心,每天學習16個小時,對一切問題都感興趣并加以鉆研。
他完全忘掉了自己未上過小學的恥辱。自學10年后,他已是紐約州政治事務的最高權威,獲得了無數的榮譽:連選為四屆紐約州長,六所大學,包括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都曾給這個小學都未畢業的男人贈與名譽學位。
不懈的努力終究使他從地方型政界要人變成全國性的政治家。《紐約時報》曾盛贊他是紐約最受歡迎的公民。這個不凡的人就是亞當·史密斯。
上一篇:李沆不奏密報
下一篇:梁山伯與祝英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