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無論是學習還是進德修業,都應有三種不同的境界:“知道”、“喜好”、“樂在其中”。
“知道”偏重于理性,對象外在于己,“你是你,我是我”,往往失之交臂,不能把握自如。所以,當需要人們身體力行進行實踐的時候,往往難以做到。比如說,人們都“知道”鍛煉身體很有好處,很有必要,但要做到天天早上起來堅持鍛煉身體,那就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喜好”觸及情感,發生興趣。就像一位熟識的友人,又如“他鄉遇故知”,油然而生親切之感,但依然是外在于我,相交雖融融,物我兩不知。比如說,很多人都會說自己“喜好”看書,這是確實的,但“喜好”的程度有所不同,大多數人是“好讀書,不求甚解”,這本書瀏覽一下,那本書翻閱片刻,一會覺得有些累了,就扔在一邊,以后再讀。這就是“好之者”,比“知之者”已經有所進步了,但是,其人讀書的動力仍顯不足,境界仍然不高。
“樂在其中”才是“樂之者”的境界。這種境界用一個最恰如其分的詞語來形容,就是“陶醉”。“陶醉”于其中,以它為賞心樂事,就像最親密的伙伴一樣,達到物我兩忘、合二而一的境界。正如《論語》中孔子所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喜好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論語》中記載,顏回住在貧民窟里,用竹籃子打飯,用瓜瓢舀水喝,很多人都忍受不了那種貧困,而顏回自己卻樂在其中;又比如孔子,發奮起來就忘記了吃飯,高興起來就忘掉了憂愁,甚至連自己快要老了也不知道。這才是真正達到了“樂之者”的境界!
因此,一個人為了讓自己擁有巨大的學習動力,為了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要有意識地去培養自己在學習上的“興趣”。
所謂“興趣”,指人們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進行某種活動的傾向。“人”,作為一個生物體,每時每刻都在探究著,活動著。但人的探究和活動的情形是很不相同的,有的人是主動的行為,有的人是被動的行為。有的人任何事都不想嘗試,把學習當成負擔,這是一種被動的活動傾向;而有的人什么都想試一試,把學習當成享受,這是一種主動的活動傾向。可以說,前者是無“興趣”狀態,而后者則是“興趣”狀態。
“興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思維和活動的積極主動性,正因為“興趣”有這一特征,因此它能為人們的生活增添色彩。生活的歷程如水上行舟:有時風平浪靜;有時狂風巨瀾;有時順流而下,一瀉千里;有時狂瀾如山,迂回曲折。“興趣”是以“熱愛”為前提的,它使人們更加熱烈地擁抱生活,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一個有著濃郁興趣愛好的人,哪怕他的生活道路再曲折、再坎坷,他也不會被生活的逆境所打敗;相反,他能以自己熱烈的情感去“征服”生活,成為生活真正的主人。
愛因斯坦說過:“對一切人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在某種意義上,“熱愛”和“興趣”同義。一個人只有對某一事物感興趣,才會去“熱愛”它;而一個人對于他自己所“熱愛”的東西,總能對其保持“興趣”。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總能引導人們去向知識的高峰攀登。
大凡在學習創造上做出突出成就者,都是其本人先有明確的興趣愛好,然后才有了強大的動力驅使自己在該領域不斷開拓、創新而最終取得豐碩成果、做出突破性貢獻。可以說,這幾乎是所有成功者的必經之路。
歷史上,許多科學大師、文壇巨擘、實業巨子和在各領域中獲得成功的人才,都是從“興趣”、“愛好”起步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在談到對自己的事業發生影響的因素時說:在學校時期即有強烈多樣的趣味,沉溺于自我感興趣的東西,深入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與事物。“興趣”的動力是最自覺、最持久的動力。“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一個人對任何事物有了濃烈的“興趣”,不用別人推波助瀾,他也能自主地調動自己的精力和才華,自覺地、全身心地投入自己所熱衷的事業中,向知識的縱深領域“進軍”。
對某一領域“興趣”盎然的人,是不會感到拼搏之苦的。科學家楊振寧曾談到自己的體會:“上海一本雜志寫了一篇文章,介紹我的生平。那篇文章有一個小標題叫作‘終日計算,沉思苦想’。那家雜志社沒有就此征求我的意見,其實我并不同意用這個小標題,尤其不同意用這個‘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為外界壓力非做不可,這才叫‘苦’。我做物理學的研究沒有‘苦’的觀念。物理學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它對我的吸引力是不可抗拒的。如果一個人覺得研究學問很‘苦’,他應該考慮自己是否應該選擇這個研究方向?是否應該再繼續下去?”
是的,當一個人在做自己所感“興趣”的事情時,他往往不容易感到勞累,他決不會感到工作是受苦、是受折磨。因此,他會不知疲倦、以苦為樂,甚至甘愿將自己畢生的精力都獻給這項事業。這就是“興趣”的神奇之處,它能使人在精神上始終保持著一種昂奮狀態,將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從而使得人能盡善盡美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它能將奮斗者推向事業的瑰麗彼岸。
所以,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對一個人的身心發展極為有利,人們既要培養較廣泛的興趣,同時又要確定一個“中心興趣”,并使這一“興趣”保持持久、穩定的狀態。堅持發展“中心興趣”,能使人們在某一領域“貪婪”地、大容量地吸納知識,在某一方面發展特殊的才能,從而使人們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如果你的“興趣”、“愛好”廣泛,那么,你的精神上會感到歡樂、愉快,你也必然會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康的身心。
上一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下一篇:知足常樂,徜徉“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