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掉未得的收益也是損失
做過股票的人都知道一個詞——落袋為安。本來已經賺到的收益,卻沒有及時裝到自己口袋里,結果又賠了回去,這也是一種損失。不懂落袋為安的人,是賺不到錢的。未得收益的損失最容易麻痹人,就像一針不疼不癢的毒藥,但它往往最致命。
股市中遇到這樣的情況最多,股價漲到高位后,獲得收益,但只是賬面上的,一旦下跌就化為烏有。這樣,你就失去了未來得及裝到口袋里的收益,這未嘗不是一種損失。而股市里的高手一般在股價漲到高位時便會高拋套現、落袋為安,低位再接回來。高拋低吸使自己的利潤最大化。
你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呢?到手的收益沒能捂住,讓煮熟的鴨子又飛了。許多人并不把這看作是一種損失。其實你算算就清楚了,本來你有很大希望掙到這一萬塊錢,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你丟掉了,這時你若還想獲得一萬塊的收益,就只有再去設法賺一萬。但如果你保留了先前的那一萬的話,在同樣的時間里你的收益是不是就是兩萬呢?
小王和老陳是兩個股民,他們一起在2007年1月中旬以每股21.60元的價錢買入浦發銀行若干股。2007年1月底,浦發銀行的股價最高漲至每股28.30元。此時兩人各有每股將近7元的收益,可謂是獲利頗豐。這時,老陳選擇了將手中的股票拋出套現,而小王繼續看好這只股票隨后的走勢,沒有和老陳一起拋出。結果此后的幾天里,浦發銀行的股票出現了快速下跌,最低跌至20.59元。由于小王沒有及時拋出,不僅原來的收益化為虛有,自己的本錢也賠了,被微套進去。而股場經驗豐富的老陳則在此時迅速買進,沒過幾天浦發銀行的股價又漲到25塊多,這樣一來一往中,老陳在這只股票身上共賺取了每股近12元的收益,而小王則只有每股不到5元的收益。如果小王也能像老陳一樣的高拋低吸,把收益及時捂到兜里,就不會“損失”那么多即將到手的利益了。
很多投資股市的人都有過跟小王一樣的遭遇,獲得利潤容易,保住利潤難。當整個市場瘋狂時,多數人都忘記了風險的存在。很多人到最后都沒能保住利潤,只是給國家創造了稅收,給證券機構創造了交易的利潤。許多人會為了賺取最后1%的利潤,不惜冒更大的風險,一旦市場出現大幅殺跌,自己原有的利潤也大幅回吐,最終遺憾地失掉未得利潤。
思路突破
保住收益比獲得收益更重要
獲得利潤難,保住利潤更難。不管做哪方面的投資都是一樣,除非你一掙點錢就趕緊存銀行,但這顯然不能讓你走向富翁的行列。在投資理財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想辦法保住自己的利潤。保住收益甚至比獲得收益更重要。
對虧損做好心理準備
當你決定做一項投資時,就要考慮到:你的投資不一定能成功,可能會讓你虧損。因此做投資前就要做好虧錢的準備,一旦虧錢后就要安排好后面的基本生活。不要因為虧錢影響整個家庭生活。
一位證券市場的分析師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老陳是有5年股票投資經驗的投資者,在參加上海的一個關于股指期貨的交流會上,講師問他:“您做好參與股指期貨交易第一天就虧損掉您存在期貨公司80%資金的心理準備了嗎?”
“什么?你不是在開玩笑吧?一天虧掉80%的資金?!股指期貨有這么大風險嗎?”老陳吃驚地問。
“當然了,甚至不僅限于虧掉80%的保證金,《股指期貨交易風險說明書》開頭就寫明:進行股指期貨交易風險相當大,可能發生巨額損失,損失的總額可能超過您存放在期貨經紀公司的全部初始保證金以及追加保證金。因此,您必須認真考慮自己的經濟能力是否適合進行股指期貨交易。”老師認真地提醒老陳。
“真的會有這么大風險嗎?就算不能每次都看對行情,但10次有5次看對了,也不至于虧太多啊。”老陳一邊撓著頭一邊問。
“這是現金流風險,指的是當投資者無法及時籌措資金滿足建立和維持股指期貨頭寸的保證金要求的風險。如果資金管理不好,即使有80%以上的看對概率,最終也將導致虧損。”老師解釋道。
“無法及時籌措資金?我準備投入100萬元資金還不夠嗎?”老陳有點不服氣地說。
“您投入100萬元資金,但如果不了解股指期貨保證金杠桿放大效應,在交易中不注意資金管理,遇到虧損又不注意止損,恐怕100萬元是不夠的。”老師解釋,“投資者進行股指期貨交易除了將面臨現金流風險外,還將面臨代理風險、操作風險、市場風險、流動性風險及法律風險共6大類風險。其中任何一種風險都有可能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老師介紹稱,“針對以上6種風險,都有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
“原來股指期貨風險及其防范這么重要啊,那我聽完您的課再回去!”老陳趕緊回到了原來的座位。
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投資前一定要預想到可能存在的風險,在心理上做好虧損的準備,在實際操作中盡量規避風險,以免“偷雞不成蝕把米”。
當心貪婪讓你輸個精光
市場上的錢是賺不完的,永遠不要指望自己每天都能賺到錢。做人不要太貪婪,多一分貪婪多一分危險,少一分貪婪才能多一分收益。下面這個寓言故事應該對我們有所啟發。
遙遠的深海里,一條小鯊魚長大了,開始和媽媽一起學習覓食。幾個星期后,聰明的小鯊魚就學會了如何捕捉獵物。鯊魚媽媽對它說:“孩子,你長大了,應該離開我去獨自生活。”鯊魚是海底的王者,沒有誰敢來惹它。所以雖然媽媽不在小鯊魚的身邊,但對自己的小寶貝還是很放心。它相信,兒子憑借著優秀的捕食本領,一定能生活得很好。
幾個月后,鯊魚媽媽在一個小海溝里見到了小鯊魚。它幾乎沒認出兒子來,因為小鯊魚看上去比原來瘦了很多,一副營養不良很疲憊的樣子。這是為什么呢?小鯊魚所在的海溝食物很豐富,它就是被魚群吸引到這里的,小鯊魚在這里應該變得強壯起來呀!鯊魚媽媽想。它正要過去問小鯊魚,卻看見一群大馬哈魚游了過來,而小鯊魚也來了精神,準備去捕獲自己的晚餐。
鯊魚媽媽則袖手一旁,看著小鯊魚隱蔽起來,等著馬哈魚到自己能夠攻擊到的范圍。一條馬哈魚先游過來,已經游到了小鯊魚的嘴邊,也絲毫沒有感覺到危險。鯊魚媽媽想,這下兒子一張嘴就可以美餐一頓,可是它想不到的是,兒子連動也沒有動。
2條、3條、4條,越來越多的馬哈魚游近了,可是小鯊魚還是連動都沒有動。盯著遠處剩下不多的馬哈魚,這個時候小鯊魚急躁起來,兇狠地撲了過去。可是距離太遠,馬哈魚們輕松擺脫了追擊。
鯊魚媽媽很詫異地問小鯊魚:“為什么馬哈魚在你嘴邊的時候你不吃掉它們?”小鯊魚說:“媽媽,你難道沒有看到,我也許能得到更多。”鯊魚媽媽搖搖頭說:“不是這樣的,欲望是無法滿足的,但機會卻不是總有。貪婪不會讓你得到更多,甚至連原來能得到的也會失去。”
其實人又何嘗不是這樣,有了一百萬的收益,還想要兩百萬,有了兩百萬還想要更多,最終會像故事里的鯊魚一樣,連原來有的也失去了。失去的原因不是你沒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來不及收網。
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落袋才為安
該放手時就放手,適時的落袋為安比適時的投資更重要。做股票投資的人對“落袋為安”這四個字一定感受頗深。
在股市中摸爬滾打了8年多的王先生在講述自己的投資理財故事時說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話:人到四十,理財不惑。大盤再怎樣瘋漲,只要收益達到預期就適時收手,保住利潤比什么都重要。
王先生這么說了,也這么做了。他手里的兩只股票在2006年下半年給他帶來了超過100%的收益率,但王先生在感受到大盤震蕩加劇的風險后,果斷地拋掉80%左右的股票及基金。之后一天里股市恐慌性暴跌,王先生成功地保住了自己的收益。其身邊的朋友都夸王先生有遠慮。對此,王先生看得很淡,他說:“即使那天大漲也沒什么可遺憾的,理財投資只要盈利達到預期就是成功的。”王先生的想法或許也能給正在為股市行情瘋狂的股民提個醒:保住既有的利潤比什么都重要,適時地落袋為安才能保住勝利果實。
點亮思維
不能把就要賺到手的錢捂住,也是一種損失。本來就要裝進你腰包的錢,由于你的失誤,又被別人取走了,這是最愚蠢的一種損失。設法保住屬于自己的利潤才是最重要的。
上一篇:多立功勞,少訴苦勞
下一篇:工作中沒有“不關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