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有一種
孩子沒有生來愛學的,也沒有生來不愛學的,孩子天生的稟性只有一種,就是求知欲旺盛。一個生命來到這個世界,他首先要了解周圍的環境,以便讓自己生存下去。其實人類學習的本意就是為了生存。我們常說的七情六欲,或者諸如自私自利、趨利避害之類的本能,說的其實都是成人,而對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來說,這些東西在他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少之又少,甚至有些根本是沒有的。只有一種本能在他們身上體現得最為突出,就是求知欲旺盛。所以說,從某一個角度來講,求知欲旺盛是孩子唯一的天性。只不過,人們更習慣用另外一個詞來描述它,就是“好奇”。
所有的孩子都有求知的天性,或許在表現上會略有差別。或許孩子的天性本來相同,只是后來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壓抑,才漸漸變得不同。求知的天性往往會被大人忽視,因為他們總認為孩子什么也不懂。
每個孩子都有這種天性,而且表現出來也特別強烈,只要你仔細觀察就一定會發覺。不過此時他還缺乏判斷力,對一些事情無法做出選擇。如果你對他稍加引導,比如給他一本書,陪他一起讀,慢慢地他就會越來越愛讀書。可是如果你懶得管他,只讓他自己玩,那么他只能按照自己幼稚的思維去選擇一些簡單的東西,比如泥土、石頭、電動玩具。人類惰性的本能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在身體里慢慢根深蒂固,久而久之,他便會只對一些簡單的東西感興趣。當然,一樣東西玩得久了會感到厭煩,但是他也只會從一種玩具更換到另一種玩具,而不會把玩具換成一本書。
人類的本能不只一種,但是都與人的年齡密切相關。其中絕大部分是在他開始衰老之前,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漸漸地加強,只有求知欲例外。隨著其他本能在身體里漸漸壯大,它會慢慢減弱,甚至消失,惰性是它的死敵。如果想讓它保留下來,就要去培養它。如果求知欲的本能能夠保留,那么其他的本能就會受到壓制,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有利的。
至于如何培養孩子求知欲的本能,不外乎兩個途徑,體驗生活和閱讀書籍,缺一不可。
大多數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家務勞動被完全排斥在他們的生活之外,大人們認為他們因此而幸福。但是你有沒有問過,這樣的生活是他們所希望的嗎?有些事情你可能忘了。在孩子很小的時候,見你掃地,他會來跟你搶笤帚。他還曾吧嗒吧嗒跑進廚房,抓案板上的菜。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都會委婉地把孩子趕走,毫不猶豫。理由是:“這不是小孩子應該做的事情。”久而久之,孩子們在我們的家里便成為一個十足的訪客。其實,孩子有權利,也應該了解自己的生活、了解自己的家。你應該告訴他哪兒是客廳,哪兒是臥室,哪兒是廚房,家里的那些擺設都叫什么名字。他跟你搶笤帚,你就給他嘛,教他掃地也不是一件難事。他想來廚房幫忙,你可以讓他幫你遞一只碗,或者從冰箱里拿一只雞蛋、一塊凍肉。千萬不要怕他會摔碎東西,相信他下一次一定會做得更好。
孩子不僅需要了解自己的家,還要了解我們的城市和鄉村,走進大自然。你應該跟他出去看看擁擠的街道,告訴他交通規則。你應該帶他去看一看高山、看一看大海,告訴他每一種樹木花草還有野生動物的名字。只有了解了我們生存的世界,生活才會更加美好。當然,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將來孩子的作文里不會沒有東西可寫。他不只是單調地描述,天上有鳥,地上有花,路邊有樹,還會告訴你那是什么鳥、什么花、什么樹。
書對孩子的吸引力是大人們難以想象的。當初人猿泰山發現父親留下的那間小木屋的時候,最吸引他的便是那一箱書。根據識字課本上的圖畫和文字,他漸漸學會了閱讀。從書里,他發現了這個世界的許多秘密,他知道了自己是人而不是猿。
孩子在說話之前、走路之前,你就可以把他放進書堆里了。如果你有時間,就給他講一講;如果你沒有時間,他也會自己看。不要總以為孩子什么也不懂,他們根本不需要懂,其實你扔給他一張《工人日報》,他也會扒拉半天。孩子看書上的圖畫,也會琢磨上面的文字。當然,有你教他更好。隨著孩子的成長,書上的圖畫慢慢減少,文字漸漸增多。如果有一天他可以看一本沒有圖畫的書,說不定就已經開始做學問了呢,呵呵!
上一篇:孩子為什么要來
下一篇:寂寞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