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利于我如浮云
《清代皇帝秘史》中有這么一段: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來到江蘇鎮江的金山寺,看到山腳下大江東去,百舸爭流,不禁興致大發,隨口問一個老和尚:“你在這里住了幾十年,可知道每天來來往往多少船?”老和尚回答說:“我只看到兩只船。一只為名,一只為利。”
說得多好啊!當真,人活在世上,無論貧富貴賤、窮達逆順,都免不了要和名利打交道。而選擇什么樣的名利觀就等于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選擇貪婪就選擇了低俗,選擇淡泊就選擇了高尚。若想不為名利所累,其實也簡單:視之越重,害處越大;視之越輕,益處越多。只要我們視之為浮云,名利又能奈我何!
英國19世紀小說家薩克雷的成名作品《名利場》也是他生平著作里最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杰作,是英國較著名的諷刺性批判現實主義小說。
故事的主角蓓基·夏潑是一個機靈乖巧的漂亮姑娘,她嘗過貧窮的滋味,一心要掌握自己的命運,擺脫困境。于是她不擇手段,憑諂媚奉承、走小道兒鉆后門,飛上高枝。作為陪襯的人物是她的同窗女友、一個富商的女兒艾米莉婭,她懦弱溫柔,馴順地隨命運捉弄。從貧賤進入富裕的道路很不平穩,富家女的運途亦多坎坷,兩人此起彼落的遭遇,構成一個引人關懷又動人情感的故事。
故事中的蓓基就是被名利所誘,渴望進入上流社會的典型。本來她也是一個聰明、美麗的女孩子,可那名利場中的塵埃將她緊緊裹住,于是她變得虛偽、貪婪,也許在她動人親切的言辭背后,有著無人知曉的謾罵;說不定在她美麗誠懇的笑容下,有著令人喪命的刺刀。蓓基為了達到進入上流社會的目的,她利用自己的友誼、愛情、婚姻,又不惜出賣朋友、出賣丈夫來為自己鋪著通向那“高貴社會王國”的紅地毯,她那時真時假的形態,迷惑著窮人,卻也在玷污著自己。
蓓基是活潑美麗的,在沒有認清她以前,人們為她的貧窮、孤苦而憐憫她,然后又為她在社會上的富麗而羨慕她、愛她。可一切總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表面的熱情并無法掩藏內心的憎恨,再華麗的外衣,終究掩飾不了丑惡的靈魂!在人們認清她之后,誰不唾棄她、厭惡她呢?連她的最好的朋友艾米莉婭最后也遠離她,丈夫也不理睬她,兒子不想見她,為一時的華麗與虛偽,她不知道自己付出了多么大的代價!
名利帶給我們的是一個浮華的世界,處處彌漫著塵埃。它蒙蔽了人們的眼睛,并定格在心靈的浪尖上,永不散落。為了在名利場中為自己找一個漂亮、華美的位置,借此炫耀自己,很多人頭也不回地走入了那個浮華世界。然而金錢再多,權利再高,總會有一個極限,而人的貪婪的心則永遠也無法填滿,于是這名與利就會慢慢編織成為一張網,緊緊扼住人們的脖子,讓人們無法喘息。
終于當人們在名利中被傷得千瘡百孔時,這才知道,其實所謂的名利不過是剎那煙花。名與利,固然可求,但那并不是生活的全部,人如果過分追求名利,名利就會成為心頭最大的誘惑,人也因此變得貪婪、虛偽,失去了自我,失去了一顆純潔的心。
《紅樓夢》中第一回就有一個很有趣的片段:
可巧這日拄了拐杖掙挫到街前散散心時,忽見那邊來了一個跛足道人,瘋癲落脫,麻屣鶉衣,口內念著幾句言詞,道是:
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士隱聽了,便迎上來道:“你滿口說些什么?只聽見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如果聽見‘好’‘了’二字,還算你明白。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須是了。我這歌兒,便名《好了歌》。”士隱本是有宿慧的,一聞此言,心悟。因笑道:“且住!待我將你這《好了歌》解注出來何如?”道人笑道:“你解,你解。”士隱乃說道:“當年笏滿床,衰草枯楊,曾為歌舞場。蛛絲兒結滿雕梁,綠紗今又糊在蓬窗上。說什么脂正濃,粉正香,如何兩鬢又成霜?昨日黃土隴頭送白骨,今宵紅燈帳底臥鴛鴦。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正嘆他人命不長,那知自己歸來喪!訓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強梁。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杠,昨憐破襖寒,今嫌紫蟒長。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反認他鄉是故鄉。甚荒唐,到頭來都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那瘋跛道人聽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
這是多么簡單卻又深刻的道理!“可知世上萬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不錯,我們眼中的名利是“好”,但他們也很有可能會把我們帶上“了”的道路,而也許當名利終于在我們的眼中變為了“了”時,帶給我們的反倒會是“好”了。當我們為著名利奮斗了一輩子,老了回頭一看,也許不過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可是當我們感受到這種“甚荒唐”的時候,是不是也已經從名利中解脫出來了呢?
我國的博學鴻儒錢鐘書,他就是一名踏踏實實的學者,在他身上,有著不務虛名、落落自甘、淡泊自守、寵辱不驚的優秀品質。他潛心讀書研究,不好拜客訪友,也討厭受采訪。他經常閉門謝客,避之唯恐不及。有一次,一位英國女士慕錢先生之名來中國,在電話里向錢鐘書表示要去拜訪的意思。錢先生在電話里風趣地說:“假使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不錯,又何必認識那下蛋母雞呢?”
其實世界上并沒有真正無關名利的圣人,只有善待名利的智者,而那些智者之所以能夠善待名利,是因為他們有著一種常人不及的品質——淡泊名利,他們懂得快樂生活之道——給生活做減法。總之,當你擁有了“名利于我如浮云”的想法,你的心就會遠離疲勞,你就能夠獲得最簡單的快樂人生。
上一篇:壓力來自于生存,還是貪念
下一篇:和他人保持“安全”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