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
忍耐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智慧,更是一種謙卑的姿態。謙卑地忍耐就是放下身段,不張狂,難得糊涂,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是不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人生在世,更需要懂得以退為進,以謙卑的忍耐換取成功,因為忍耐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力量。這樣的處世策略,也就是以退為進的策略,運用這樣的智慧,我們往往可以贏得成功。謙卑的忍耐不僅使人煥發出美麗的光彩,還可以使人看起來更親切、寬厚,甚至超凡脫俗,這就是忍耐的力量。
在明朝正德年間,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陽明率軍征伐,當即一舉拿下了朱宸濠,立了大功。不過,當時的正德皇帝對江彬十分寵信,而江彬非常嫉妒王陽明的功績,以為他奪走了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于是,當他得知王陽明立功之后就到處散布流言:“這王陽明與那朱宸濠明明是同黨,后來聽說朝廷派兵征伐才順勢抓住朱宸濠,以保住自己。”
王陽明聽到這個消息之后,就與當時的總督張永商議說:“如果我們退讓一步,將抓獲朱宸濠的功勞讓給江彬,就可以自保,同時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如果繼續對峙,不妥協,現在江彬正得皇上恩寵,指不定會做出什么不利于我們的事情。”于是,王陽明將朱宸濠交給張永,讓他重新上報朝廷:擒獲朱宸濠是總督軍門和士兵的功勞。這樣一來,江彬等人也無話可說了。
為了暫避事端,王陽明稱病去凈慈寺休息,等到張永回到朝廷之后,大力稱頌王陽明的忠誠和讓功避禍的大義之舉,正德皇帝終于明白了事情的經過,就免除了對王陽明的處罰。王陽明以退讓的方法,避免了禍端。
懂得謙卑忍耐的人最有人氣,因為人們都愿意與謙卑的人相處。在大自然中,水懂得謙卑地忍耐,無論是遭遇了陡壁還是懸崖,它總是向下流動,最后流成了江河湖海;山懂得謙卑忍耐,它總是沉默寂靜,卻在無言中聳立,成為一處風景;春天懂得謙卑忍耐,在經歷了凌厲的寒冬之后,它依然悄然而至。保持謙卑的忍耐,我們的生命就有了一種無法言傳的尊嚴和價值。
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遇到了一個斜坡,實在跨不過去,干脆停下來,退一步或者幾步,歇息一會兒,調整自己,鼓足勁,再繼續前進,成功往往會不期而至。
退一步,表面上看是后退了,實際上在退一步的同時,心中已經為日后進一步做好了準備。以退為進的策略,在于“忍耐”,這也是一門功夫。
勾踐以退為進,終于完成了自己的強國計劃,而這其中,他所忍耐的痛苦也得以解脫。有時候,退一步并不是屈服,而是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在生活中,我們會看見在地上爬行的蚯蚓,這時,你就會發現,蚯蚓每向前一步,總是會將身體往后縮,其實,這也是“以退為進,以屈求身”的方法。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所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并不需要我們正面與之對抗,懂得忍耐,以退為進,我們一樣能獲得最后的成功。
有一次,唐高宗在巡察途中,遇到了一家幾百人同堂的大家族,大家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沒有任何風波,十分和睦,這在當時十分少見。因此,唐高宗特地去拜訪這個大家庭,向他們請教家族和睦的訣竅。
當時,這個家族的族長取來了紙和筆,連寫了100多個“忍”字給高宗看,意思是說,大家族和睦的秘訣除了“忍”字以外別無他法。唐高宗看后,深有同感,賜給這個家族莫大的獎賞。
原來,唐高宗即位后,一直受到皇后武則天的限制。試想,一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懂得“忍”字的重要性,更何況是普通的我們呢?在日常工作中,或許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煩惱,小到同事告了自己黑狀,大到上司的批評,面對這樣的事情,我們心中肯定會生氣、憤怒,可是,這又能怎么樣呢?生氣了于事無補,反而會給別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不如凡事皆忍,在忍的過程中,修煉成熟的心智;在忍的過程中,得到意外的收獲,這就是“忍小而促大謀”。
謙卑的忍耐絕不是對權勢的順從、對丑惡的姑息,相反,這是一種源于平等意識和博愛精神的謙卑,它以“低”的姿態堅持著自己的高度,以溫柔的表情堅持自己的冷靜。謙卑之后,則是一種順手拈來的成功。
《莊子》曰:“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意思是說,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選擇直的樹木來砍伐;一般所飲用的水源,多選擇甘甜的井水,因而,有甘甜之水的井會先干涸。無獨有偶,后來學習王陽明心學的曾國藩亦是將退讓容忍之術發揚光大。
在給李鴻章的信中,曾國藩一方面一再強調“湘勇強弩之末,銳氣全消”,另一方面卻贊賞淮軍的英勇,道出了“裁撤湘軍,留存淮軍”的決定。作為為朝廷效力的同僚,曾國藩懂得低調忍讓,以保全淮軍為目的,不惜拿自己開刀。歷史向我們證明了曾國藩這一決定的正確性,在裁撤湘軍以后,曾國藩的官場之路變得平坦了許多,同時,成就了其一代中興名臣的威名。
啟示
忍耐是一種低姿態,我們在忍耐的同時更需要保持謙卑,沒有一個人在忍耐的同時還會保持囂張的姿態,因為謙卑,會讓別人放松對自己的警惕,這樣我們就可以更好地休養生息,更好地積蓄力量,等到來日一鳴驚人。
上一篇:心中有詩意,生活有浪漫
下一篇:怕,就會輸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