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訓32
家訓 尊敬長輩,做到“三多”:多傾聽,多交談,多溝通。
家訓釋義?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是晚輩應具備的道德修養,愛幼是長輩寬厚慈愛的體現。
家訓簡介?《弟子規》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現在的家庭模式以“4+2+1”為多,實際生活中“愛幼”多于“尊老”,長輩們的獨寵導致孩子都以自我為中心,貫徹“尊老”這一觀念顯得尤為重要。
家訓故事?記得有一次,我坐在兒子旁邊檢查作業。外公走過他身邊停留了一下,他立刻拿著鉛筆指著外公說:“你走開,你又不懂!”外公卻不以為意,笑呵呵走開了。聞言,我立刻收起了他的作業本,嚴肅地問道:“第一,你用這種態度對長輩說話對嗎?第二,你憑什么認為外公不懂?第三,媽媽是外公外婆教育出來的,如果他們不懂,媽媽是誰教會的?”他頓時被我問蒙了。也正因為這件事,我覺得家訓中必須要有這條“尊敬長輩”。敬畏長輩,順勢而為,虛心請教,就會不斷進步;無視長輩,缺乏敬畏,我行我素,則會四面碰壁。長輩所經歷的都是經驗之談,作為晚輩應虛心敬聽。當你學會了敬畏,學會了聆聽,學會了反思,學會了做更好的自己,你就能走向光輝燦爛的人生。
而“三多”也是從“尊敬長輩”延伸出來的。我家孩子語言能力比一般孩子弱,不擅長表達,很多時候只要他做一個手勢或動作,長輩們就能明白他要什么,想干什么。這也是我作為家長失職之處,意識到這點后,我就試著和他溝通,讓他學會傾聽,并表達自己的想法。
長輩應是孩子的良師益友,在家庭生活中一定要形成“平等”的環境,現在的他就如同一張“白紙”,家長應加以正確的引導。同時家訓不單單針對孩子,作為家長也必須以身作則,要讓孩子知道在家訓面前人人平等,這對防止孩子滋長“獨享”意識有積極的意義。
【薛宇恒家庭】
上一篇: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下一篇:志高遠,心向善,誠為貴,孝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