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心理不平衡,可能是認識誤區
“為什么每次都是讓我頂班?難道就因為我太順從了?”會議上,當部門領導宣布讓陳霞代替請假的小王頂班時,一股無名之火不覺涌上陳霞的心頭。但她還是強忍著接下了任務。
她所在的是一家教育培訓機構,工作性質決定了必須有人值晚班。剛開始,碰到有出差、請假的,陳霞會主動要求幫忙頂班,可這樣的次數多了,大家竟習以為常,很多跑腿的事也推給她干。
這個月陳霞要值10個晚班。“工作累點沒關系,我就是恨這種不公平的安排。而且,我是這個公司加班最多的,但是工資卻反而比同事還要少,我真是覺得公司一點也不公平。”
因為心存不滿,她工作的熱情降低了不少。當公司領導要她頂班時,她開始編造理由,拒絕公司領導的安排,甚至有一些工作任務安排下來后,她也找一些理由要同事幫她完成。因為她覺得只有這樣,才能彌補以前吃的虧。
但是,隨著陳霞心態的變化,陳霞也感覺公司領導和同事似乎對自己沒有以前那么隨便了,彼此的關系似乎也冷淡了不少。這讓她感到很不開心,在幾個月后,她主動離開了“這個感覺不是很好”的公司。但是她不知道的是:在此之前,公司領導正準備找個機會給她升職,但是因為陳霞心態的變化,才讓公司領導的決定改變了。
幸福或痛苦是比較出來的,攀比最容易讓人心理不平衡,陳霞的煩惱和壓力就在于此。
如果你和別人比奉獻,那么你會盡可能地學習、工作,發揮自己所有的才華,結果你一定會獲得成就和自我價值。但是,如果比索取、比得到、比付出和獲得之間是否合算,那么就容易心理不平衡,因此會有所保留自己的才干,那當然不能取得最好的效益。
追求絕對的公平與合理,人會變得過于較真,會使自己活得不快樂。事事計較,經常會處于焦慮的狀態,這樣的人總是注意生活的陰暗面,總是在發現問題、發現錯誤,處處設防,容易活得不開心。過于較真也容易對他人產生不滿和憤恨,結果損害自己的人際關系。因此,雖然我們應該在一定程度上追求公平,但也要避免走極端,不去追求絕對的公平。
在職場中,公平之秤是掌握在上司手里的。素質高的上司會嚴格要求自己盡量做到對下屬公平公正,可是真正要做到百分之百公平不是那么容易的。有些素質低的上司在處理事情時,往往感情用事,不能公正地對待下屬。
很多剛從學校畢業開始工作的人,相信職場中有絕對的公平,認為只要認真努力,就一定能得到相應的嘉獎,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曾經想達到的目標或扮演想扮演的角色,但現實并非夢想。
在大學里,似乎一切都是“公平”的。但是,進入職場之后,“人人平等”變成了下級和上級不可逾越的界限,“言論自由”變成了盡可能地服從。在這里,你先不要想施展自己的個性,而是要先學會適應。如果你動不動就對公司的制度提出質疑,或者動不動就“上書”一回,到頭來往往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最終能不能保住自己的飯碗都是個問題。
不管你多么優秀,在職場里,你都要以“服從”為第一要義。當你自己也做到上司或者老板那個級別上的時候,你會覺得,公平從來都是相對的,你自己也可能做一些不公的事,而這一切都是形勢使然。很多不公平是跟企業文化、公司管理者的素質等綜合因素相聯系的,我們只有主動去適應。想跳槽?到時你會發現哪兒都多少存在同樣問題。逃避不是辦法,只有正確面對。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比如沒有你工作好的同事被晉升了,而你還在原地踏步,或者許多同事加薪水,而你卻在名單之外,或者你干的活多,工資卻比別人低,這時候,你該怎么辦?是憤怒地辭職,還是找老板理論?
這些都不是理智的做法。在這種時候,你應該選擇寬容,向老板和同事顯示你的氣度。這樣不僅沒有給老板帶來麻煩,老板還會暗暗對你豎起大拇指。
面對不公平的境遇,最理想的辦法是不斷充實自己和勤奮工作,證明自己的能力明顯比別人高一等。這樣一來,老板會明白:你的確是一位優秀的員工,下次加薪或晉升的時候,自然會想起你來。但是,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并不多。許多人在公司把一點得失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為了一點芝麻大的利益爭得頭破血流。他們沒有意識到,雖然他們得到了很少的一點東西,卻失去了老板對他們的信任與賞識。工作中總是有得有失,可能這一次加薪沒有你,下次可能就有你了。做人不應該過分計較得失,而應該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因為金子總是會發光的。
為了讓我們調整心態,更好地從事工作,我們不能事事都拿著一把公平的尺子去衡量。承認不公平這個事實,接受這個事實,我們才能放平心態,盡己所能謀劃我們的人生,實現我們的理想。
過來人的點撥
切忌因為心理不平衡而怠慢手里的工作,也不必因暫時的挫折而煩惱。應該正確看待“公平”這回事,心態平和,繼續努力,這樣,幸運女神才可能光顧你。
上一篇:當心年輕人的毛病——高估自己
下一篇:快被壓力壓垮了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