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心年輕人的毛病——高估自己
剛剛大學畢業的辛勇,去深圳一家大型電子設備制造公司應聘自動化管理工程師一職。他擊敗了27個競爭對手,獨占鰲頭。成功應聘之后,他被告知有3個月的試用期,這3個月內他要在3個生產崗位各工作半個月,再通過考試才能結束試用正式上崗。
當時,他的心里就對此感到狐疑,心想:“那點操作規程和技術,我半個月就能弄明白,為什么要向工人學習,我應該是來管理他們的!”于是他馬上提出辭職。
當主任向他詢問辭職原因時,他說:“我是來當工程師的,卻要讓我用3個月的時間來干工人的活,那不是浪費資源嗎?”主任當時非常吃驚——這種試用方法在單位已經實行多年,效果一直不錯,連清華、北大畢業的博士、碩士也不曾例外,于是接受了他的辭職。
三天后,辛勇又出現在深圳一家物流公司的招聘會上。這次他應聘的是運輸調配自動信息管理中心的助理工程師。第一天上班,他被帶到工作崗位。領導剛交代完工作,還未說明試用期和考核辦法,他就急著問:“你們的信息管理中心的助理工程師就是每天向領導提供物流信息嗎?一個中學畢業生都能干,讓我這樣的名校大學生來干這個?”
領導沒有生氣,心平氣和地對他進行了一些愛崗教育。可是辛勇根本聽不進去那樣的勸告,他說:“你再招聘那些有長久耐心的人吧,我需要馬上就能彰顯我的智慧和才能的崗位?!庇谑撬忠淮无o職。
后來,他又成功地通過了廣州一家大型外資化工集團的面試,被錄用為自動化管理中心工程師,而且這一次,他的工作終于超過了10天。而在這10天的工作中,他覺得自己發現了集團自動化管理的漏洞及問題,于是感覺自己的才智終于有了用武之地,這讓他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一個月后,他拿出了一份5萬字的報告,并且把報告遞交給了總經理。不過,他收到的總經理的批示卻是這樣的:“年輕人想法大膽新穎,勇氣可嘉。不過所有構想不具有可行性。建議你多學習,多請教,多了解公司的實際情況,多做一些細致工作?!?/p>
辛勇看過批示,感覺很灰心,他覺得這么大的公司,老板卻這么守舊古板,肯定沒發展前途,于是他又一次辭職跳槽。
到了年底,短短半年間,他先后在深圳、廣州、杭州、上海等地8次跳槽。他篤信自己總能有機會遇到識才的伯樂,因此不想委屈自己。然而很快,從家里帶來的2萬元錢花光了,他仍然沒有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
但凡是有點才華的人,對自己都有一些自信,總覺得自己不一樣,比較特別。但事實是,你在別人眼里很可能跟任何人一樣,沒有什么特別。
很多人走上職場,或者工作了很多年,一直帶著“我是人才”的想法,如果“懷才不遇”,他們就會怨天尤人。他們不明白,職場的現實是:你是不是人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有人愿意用你。用你,你才是人才;不用你,你就不是人才。
唐代大文豪韓愈有篇名作《馬說》,他認為之所以“天下沒有千里馬”,是因為喂馬的人不認識千里馬。那么什么是“人才”,什么是“千里馬”?“人才”本人的認知與使用人才者的認知,可能有很大區別。
當你還沒有坐到那個位子、掌握那個資源、享受那個利益的時候,你應該明白:是不是人才不重要,重要的是讓那個位子上的人、掌握資源的那些人、能給你利益的那些人能夠用你。所以,放下“我是人才”的幻想,放下“伯樂來識我”的幻想,放下“我的待遇要比別人高”的幻想,主動地靠上去,撒著歡地跑起來,讓自己對企業有用,才是你首先應該做的。這個世界并不會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覺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大多數人容易高估自己,就是容易覺得自己“懷才不遇”。尤其是年輕人,缺少實際工作經驗,也就缺乏對自己能力的客觀認知,結果很容易犯眼高手低的毛病。
不滿意就跳槽,是一些年輕人的常態。頻繁換工作說明什么呢?第一,還不知道自己要干些什么,所以老換。第二,抗打擊的能力不夠。新到一個崗位,大概有兩三個月的蜜月期,反正你是新人,大家對你要求都不高;等干到半年九個月,一般就碰到第一批困難了,最容易做的決定就是我不干了,然后美其名曰“我把老板開了”。第三,心態太浮躁。有時工作做得很順,就覺得自己行,這地方水太淺,再待著就是“屈才”了,所以跳了。
對工作不滿意是很容易有的心態,然后認為:換一個環境,待遇好一點、職位高一點、公司規范一點、人際關系簡單一點、上司人性化一點,一切就好了。但是這往往是幻想,實際情況是:到了另一個地方,跟這個地方差不多,也存在類似的問題;或者雖然沒有這樣的問題,卻有那樣的問題。
我們不應該對工作和事業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預期。因為即使是驚天的壯舉、轟轟烈烈的大事業,具體到每個參與其中的人的身上,也都是簡單、重復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成功升空,震驚世界,甚至開創了中國載人航天領域的新紀元,但是在那里工作的知名的航空航天專家、學者,每天所從事的具體的工作,也不過是一些數據整理的簡單重復的工作。能夠全身心投入到這種簡單、重復的工作中,并且耐心細致地總結發現,去提高創新,這樣才能有機會脫穎而出。
所以,當你對現狀不滿時,要按捺住心情,做個客觀評估。如果發現所處的環境還是中等線上的,最好的辦法是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千萬不要認為別處的月亮更圓一些,擺脫了環境就可以擺脫困境,殊不知真正的困境很可能源于自己的不成熟。
一個理智、達觀的人,對事業不會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和預期,對身邊的人也是一樣,不會期望太多。只要能與別人和平共處,他就會容忍和克制。生活的歷練會讓我們漸漸懂得,對生活不要期望太高。當用有效的方法力求成功的時候,也要做好失敗的準備;時時刻刻渴望幸福的降臨,也要耐心地忍受各種苦難。在生活中,怨天尤人、悲號哀鳴是毫無用處的,唯有快樂而不懈地成長,才能有真實的收獲。
過來人的點撥
人在年輕的時候很容易高估自己,難以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水平。新人入職場,要多了解,多學習,避免犯“不知深淺”的錯誤。
上一篇:幽默可以化解尷尬與矛盾
下一篇:心理不平衡,可能是認識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