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關鍵在于落實
執行重在到位,關鍵在于落實。一個企業發展的快慢好壞,取決于落實的成效。
一個企業發展的快慢好壞,取決于落實的成效。企業的每一個管理者都很清楚:“英明決策+不落實=0;布置工作+不檢查=0;抓住不落實的事+追究不落實的人=落實。”由此可見,落實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
《財富》雜志認為:“只有不到10%的企業建立起來的目標得到了有效的執行。”“70%的企業失敗的原因不是他們缺乏好的戰略目標,而是缺乏有效的落實。”其實,缺乏有效的落實也是中國企業早些年落后于其他國家企業的一個主要原因。前些年,就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
德國汽車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會被中國的工人氣哭。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現實生活中的一件真事。
在與德國汽車公司合營的中國工廠里,中國工人生產出的汽車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質量問題。德方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便派了一個技術人員到中國工廠一查究竟。
沒想到原因竟簡單得令人難以置信。有一個零件,技術說明書上要求捶打36次,但在執行過程中,大多數工人卻是隨意而錘,想錘幾下就錘幾下,嚴格按照技術說明書執行的人少之又少。
就因為這樣一件在中國工人看來不值一提的小事,德方技術人員竟傷心地落下了眼淚,他們說:“你們這樣執行技術說明書,產品會失去競爭力的,企業也會垮的!”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缺少執行力、欠缺落實能力,就意味著競爭能力的缺失。一個缺少競爭能力的企業,在國際競爭中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我國東北有一家國有企業破產后,被日本財團收購,廠里的人都翹首企盼著日本人能帶來令人耳目一新的管理方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來了,卻什么也沒有改變,制度沒有變,人沒有變,機器設備沒有變,日本人就只有一個要求,把先前定的制度堅定不移地執行下去。結果,一年不到,企業就扭虧為盈。
日本人使企業扭虧為盈的訣竅是——執行,無條件地執行!
日本人解決這家老國企虧損的辦法,簡單得讓人難以置信。然而,這也從另一方面說明了我們國家的企業最缺少的是什么。既不是高屋建瓴的企業戰略,也不是應對競爭的解決方案,而是不打折扣地將每一條制度、每一條政策落實。
執行重在到位,關鍵在于落實。一個企業想要提高績效,也必須從提升執行力、做好落實開始。任何組織只有在規章制度面前,不搞變通,不打折扣,說到做到,做就做好,企業才會政令暢通,上行下效,才會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
執行,關鍵在于落實。一件事做了并不代表已經完成了,只有落實到位,才能算完成。
美國著名演說家格里·富斯特講過一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落實到位”的含義。
作為公眾演說家,富斯特意識到自己成功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讓客戶及時見到他本人和有關他的材料。為此,公司還專門為他配了一名助手。
前后兩任助手——琳達和艾米的不同表現給富斯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很多年前,富斯特去多倫多參加一個會議。在芝加哥換機時,他給琳達打了一個電話,以確認是否一切都已安排妥當。
“琳達,演講的材料送到多倫多了嗎?”
“六天前我就已經將材料寄出去了。”
“他們收到了嗎?”
“快遞公司說他們保證兩天后送到。”
盡管如此,富斯特還是有點放心不下。從表面上看,琳達已經將該做的都做了,甚至還提前幾天將材料交給了快遞公司,為意外情況留下了時間。
但似乎還是有疏漏,那就是她沒有確認結果——材料到底是否已經送達。
結果,當富斯特趕到會場時,他的材料還沒有送過來,為此,他不得不將重要的話題挪后,直到材料送來。
幾年后,富斯特又一次前往多倫多參加會議,同樣是在芝加哥,換機時,他想到幾年前的經歷,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于是他撥通了后任助手艾米的電話。
“我的材料到多倫多了嗎?”
“會議負責人麗西亞說材料三天前就到了。”
接著,艾米又說:
“另外,麗西亞告訴我聽眾人數可能比原來預計的多四百人,為此我又多寄了六百份材料,這些材料也已經到了。”
艾米的一番話,讓富斯特徹底放下心來。
富斯特的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結果對于執行的重要性。對于一個員工來說,執行不僅僅是做了,而是要徹徹底底地落實到位。
毫無疑問,琳達也是一位負責任的員工,她不僅寄了材料,而且為了保險起見,還提前了幾天。但她并沒有及時落實材料的到位情況,導致了最后階段問題的產生。
上一篇:執行,需要講究方法
下一篇:查原因,差距因何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