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fā)內(nèi)在動力,讓人生旅途越走越寬
無論平日里我們是什么樣的人,我們都有內(nèi)心充滿正能量的時刻:我們也許會充滿自信、第一個交卷;我們也許會在眾人矚目的場合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我們也許會不計前嫌,給曾經(jīng)傷害過自己的朋友打個電話;當弱者被他人欺負時,我們也許會主動站出來為其討個說法……當這一刻來臨的時候,一定不要退縮,相信那個與平日不同的你,做自己敢做的事,你會找到自信,會獲得他人的敬重。
有一天早上,在一所寺廟里,一位法師正好要開門出去,恰巧一個彪形大漢闖進來,狠狠地撞在法師的身上,并撞碎了法師的眼鏡。誰知,這個大漢不但沒有說道歉的話,反倒說:“誰叫你戴眼鏡的?”
令大漢奇怪的是,法師不但沒有生氣,反而笑了笑,不語。于是,他問:“喂!和尚,為什么不生氣呀?”
法師向大漢解釋道:“為什么一定要生氣呢?生氣既不能使眼鏡復原,又不能讓臉上的淤青消失,苦痛解除。再說,生氣只會擴大事端,若對你破口大罵或打斗動粗,必定會造成更多的業(yè)障及惡緣,也不能把事情化解。”隨后,法師繼續(xù)說:“若我早一分鐘或遲一分鐘開門,都會避免相撞,或許這一撞也化解了一段惡緣,還要感謝你幫我消除業(yè)障呢!”
大漢聽完這一番話后,十分感動。后來,他又問了許多佛的問題及法師的稱號,在大師的一番教導之后,他若有所悟地離開了。
事情過了很久之后,一天,法師接到一封掛號信,信內(nèi)附有五千元錢,正是那位大漢寄的。
大漢為什么要給法師寄錢呢?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大漢在讀書時,不知勤奮努力,畢業(yè)之后,從事的工作也一直高不成低不就,他十分苦惱。結婚后,因為不善待妻子,他的婚姻生活也不幸福。有一天,他上班時忘了拿公事包,中途又返回家去取,卻發(fā)現(xiàn)妻子與一名男子在家中談笑,他沖動地跑進廚房,拿了把菜刀,想先殺了他們,然后自殺,以求了斷。
不料,那男子驚慌地回頭時,臉上的眼鏡掉了下來,瞬間,大漢想起了師傅的教誨,這使他冷靜了下來,反思了自己過錯。
現(xiàn)在他的生活很幸福,工作也得心應手了,妻子覺得他變了一個人。因此,他特地寄來五千元錢,一方面為了感謝師父的恩情,另一方面也請求師父為他們祈福消業(yè)。
故事中的法師是令人敬佩的,而這名大漢能及時回頭更是讓人欣慰。他能在憤怒時克制住自己并最終反思自己的過錯,這就是令人崇敬的。
生活中的我們也應該以故事中的大漢為榜樣,在一些情況危急的時刻,我們也應該聽從心底的聲音,讓自己成為那個“高大”的人。事實上,那個高大的“自我”經(jīng)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xiàn),在我們不經(jīng)意間,它會突然出現(xiàn),使你感到自己是高尚的、偉大的、勇敢的。我們一定要珍視這樣的時刻,并讓那個“高大”的自我引導我們,如此,我們的人生旅途就會越走越寬。
那么,我們該怎樣做那個高大的自我呢?
1.為他人提供快樂
阿瑟·赫爾普斯曾經(jīng)說:“許多人知道如何享樂,卻不知道自己從何時起已不再向別人提供歡樂。”如果我們能為他人提供歡樂,那么,我們的內(nèi)心一定會更充盈,因為這種快樂是純粹的,是物質(zhì)享受所不能代替的。
2.助人為樂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種英雄情結,當他人對某個問題束手無策時,如果我們能主動站出來,不費吹灰之力地解決了它,那么,對方一定會視我們?yōu)椤傲ν炜駷憽钡挠⑿邸?/p>
因此,當你發(fā)現(xiàn)周圍的朋友身處困境而你又力所能及時,你一定要伸出援手,為其解決難題。
3.從心底克服自私本性
自私者是悲哀的,他們總是渴望占有,他們拼命地保護自己的東西,同時又想方設法地掠奪別人;自私者是眼光短淺的,總是在乎眼前的一點點利益,總是認為東西還是抓在手里比較放心。
自私者的心靈是生活在地獄中的,他們也許會感到自私自利的邪惡力量,但他們不知道如何解救自己。其實,要想改變自私的心理,我們需要先調(diào)整自己的意識,就如先哲說的:“人生的真諦在于認識自己,而且是正確地認識自己。”生活中,我們需要培養(yǎng)自己的反省意識,并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
總之,無論表面上看你是個什么樣的人,珍視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那個高大的自我,你就能逐漸完善自己,從而獲得真正的快樂。
上一篇: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下一篇:生活中最大的熱情是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