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時候,挫折教育都必不可少
人生中,困難和危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一個勇于迎戰困難的孩子,才有戰勝困難、奪取成功的希望;而那些蜷縮在溫室中、保護傘下的孩子注定是要在困難面前崩潰不能成功的。這告訴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盡早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
的確,困難和挫折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在這所學校里,孩子能歷經磨煉,“艱難困苦,玉汝以成”。沒有嘗過饑與渴的滋味,就永遠體會不到食物和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沒有經歷過困難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悅;沒有經歷過苦難,就永遠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盡管每位父母都不想讓孩子去經歷苦難,希望他們的人生路上充滿笑臉和鮮花,但生活是無情的,每個人的人生路上都會有各種各樣的苦難,畏懼苦難的人將永遠不會有幸福。
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無論你對孩子的期望有多大,希望孩子將來從事什么樣的職業,現下我們都應該幫助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折和困難,而不應該一味地寵溺孩子,不讓孩子經受一點風浪。這看似是愛孩子,實際上是害孩子,只能讓他們長大后陷于平庸和無能。而同樣,家長還要考慮到孩子有一定的依賴性,對孩子放手固然正確,但要適度。孩子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有限,孩子在受挫時,必要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跌倒了,自己爬起來。這就給了孩子一種能力的肯定,此時的挫折教育才是有意義的。
印度前總理甘地夫人,不僅是一位非常杰出的政治領袖,更是一位好母親、好老師。在她教育兒子拉吉夫的過程中,曾有這樣一次經歷:
在拉吉夫12歲的時候,他生了一場大病,醫生建議他做手術。手術前,醫生和甘地夫人商量術前的一些事,醫生認為可以通過說一些安慰的話來讓拉吉夫輕松面對手術,比如,可以告訴拉吉夫“手術并不痛苦,也不用害怕”等。然而,甘地夫人卻認為,拉吉夫已經12歲了,應該學會獨立面對了。于是,當拉吉夫被推進手術室前,她告訴拉吉夫:“可愛的小拉吉夫,手術后你有幾天會相當痛苦,這種痛苦是誰也不能代替的,哭泣或喊叫都不能減輕痛苦,可能還會引起頭痛。但是,你必須勇敢地承受它?!?/p>
手術后,拉吉夫沒有哭,也沒有叫苦,他勇敢地忍受了這一切。
關于孩子的教育,甘地夫人有自己的心得。她認為,生活本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有陽光就有陰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快樂,也就會有坎坷。
而一個個性健全的孩子就是要接受生活賜予的種種,這樣,才能從容不迫地應對未來生活的各種變化。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甘地夫人法則”。
我們不得不承認,現在的很多孩子都生活在蜜罐里,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他們是整個家庭的“中心”,父母過度的“保護”,讓孩子既缺乏承受挫折的機會,更沒有承受挫折的思想準備。所以當挫折擺在面前的時候,這些孩子就會表現出懦弱、悲觀、處處想逃避它的想法。但是生活并非一帆風順,是處處藏著逆境的,對于孩子來說也無法避免。因此,應放開手讓孩子獨立面對生活的各個方面,讓其自己解決,孩子幾經如此“折磨”,將來就不會像溫室里的豆芽那樣,一碰就斷。這就告訴父母,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我們父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有必要,為此,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1.父母的心態會影響到孩子的心態
作為父母,我們也是孩子的老師。父母如何對待人生的挫折,首先是對父母人生態度的一個考驗,其次是對孩子給予何種影響。
如果我們在挫折面前積極樂觀,把挫折看成一個人生的新契機,那么孩子在我們家長的影響下,也會直面人生的各種挫折,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各種挑戰。反過來,如果我們在挫折面前消極悲觀,回避現實,那么只能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更不利于教育孩子正視挫折。
2.放手讓孩子自己去經歷挫折,而不是包辦孩子的一切
人生之路,誰都不會事事順心,有掌聲也有挫折,有陽光明媚,也有風雨交加。且往往挫折坎坷比平坦之路更多。我們的孩子還小,將來還要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所以,我們要從小讓孩子學著面對逆境和挫折,絕不能替孩子包辦一切,讓其失去鍛煉機會。
3.鼓勵孩子勇敢面對
孩子在任何時候,都需要父母的支持。挫折發生時,鼓勵孩子冷靜分析,沉著應對,找到解決挫折的有效辦法。平常和孩子一起探索戰勝挫折、克服消極心理的有效方法,幫助孩子進行自我排解、自我疏導,從而將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增添戰勝挫折的勇氣。
在父母鼓勵下戰勝挫折的孩子,定能學會抵抗挫折,他們就會成為一個在人生路上不斷前行的勇者。
總之,作為父母,要讓孩子明白,人生路上,免不了挫折。如果我們希望孩子能在未來社會獨當一面,能成為一個敢于面對逆境和挫折的人,就要讓孩子從現在開始就從容面對,而不是無奈逃避。
只有讓孩子明白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學會正確地看待挫折,孩子才能更快地成長、成熟,將來才會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上一篇:從點滴開始做出有效的改變
下一篇:你人生的目的地在哪,由你自己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