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騷效應——做好的傾聽者,讓對方發泄出不滿情緒
每個人對生活或者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不滿,而愿意聽別人抱怨的人卻不多。讓對方說出他們的不滿,也是增進雙方感情的方式之一。
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要求心理學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而且規定專家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并做詳細記錄,同時,專家對工人的不滿不準反駁和訓斥。兩年以后,他發現工人們的工作效率有了明顯提高。這就是所謂的“牢騷宣泄效應”或者稱為“霍桑效應”。
它的意義在于:提示我們要讓周圍的人學會宣泄。人人都有各種各樣的愿望,但不一定都能達成。因為不能實現愿望而產生的不滿情緒千萬不要壓制,而是要讓它們發泄出來,這對人的身心發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看到,那些我們愿意向他抱怨或者發牢騷的人,常常都是我們身邊最親近的人,或者是自己的愛人、父母,或者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我們通常會把不滿情緒隱藏得很好,即使受了再大委屈,也不愿向同事或者上司訴說,而更愿意向自己的親人抱怨或者發火。
讓對方說出他的不滿,也就等于在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當你愿意聽對方的抱怨或者對方愿意把他的不滿、傷心、委屈都說給你聽的時候,你們的友誼、情感就增加了一步。
唐太宗李世民為君賢明,但在朝堂上常常受大臣們的氣,甚至在私下也不敢有絲毫懈怠或者享樂,甚至因為魏征來訪而把一只鳥悶死在自己的袖子里。于是,在后宮常常發牢騷要把魏征“砍頭”,長孫皇后在勸誡他的同時也常常主動幫太宗宣泄不滿,傾聽他的抱怨,因此,在后宮成為李世民最鐘愛的皇后,為李世民留下七個子女。
很多人都不喜歡聽別人發牢騷,認為別人的垃圾情緒會影響自己的心理健康。誠然如此,但如果能夠做到分擔他人的痛苦,也是一件好事。
別人并不需要你的主意,只是想把自己的憤怒發泄出來,這時,不妨和對方一起把招惹他的人罵個痛快,然后一起哈哈大笑一通,就能夠把兩個人的不平之氣都散發出去,同時也能增進兩個人之間的情感。我們常常發現,兩個人“同仇敵愾”了一番之后,彼此之間更加親密了。當然,對方最好是你真正的朋友,而不是別有用心的人。
另外,允許別人發泄還有利于事情的解決。美國一家電訊公司,其中一位客戶拖欠了很多費用,但是經過多次交涉都毫無效果。客戶只是一味抱怨電訊公司的差勁,讓所有人都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公司派出一位非常沉默的員工來接待這位客戶。這位員工什么都不說,只是沉默而真心地傾聽客戶的牢騷,包括他對電訊公司的不滿、對他生活和工作中出現那種不公平待遇的憤怒和不滿。就這樣,經過四五天的發泄,客戶終于意識到自己的無理取鬧,心平氣和地將欠的款項補上了,并預付了一大筆錢給電訊公司。
讓對方說出他的不滿,將負面的情緒都宣泄出來,有利于事情的解決。人們普遍有一種“歉疚心理”,當你對對方毫無理由發泄的時候,事后就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于是產生一種“歉疚補償心理”,盡量補償別人因你受到的傷害。
大禹和他的父親鯀都進行過治水,鯀采取的方式是堵,結果,東堵西決,此堵彼溢,歷經9年,沒有任何效用。大禹則采用疏導的方法,將水都引入大海,最終使之臣服。牢騷效應也是一個“疏與堵”的問題,允許別人發泄自己的不滿,才能將所有的問題都解決在萌芽狀態,而引導對方說出他的不滿,給對方一個發泄口,才能夠防止對方情緒集中爆發出來,激化矛盾。
心理應用:
上一篇:活得有趣,比一切優秀更重要
下一篇:用知足的心態去對待生活中的每時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