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當戶對不過時:人是群體動物
一提起門當戶對,很多年輕人很容易聯系起起古時候。那時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多由父母包辦,門當戶對是成婚的先決條件;除非皇上選妃或有錢人納妾,只看美貌,不看出身。所謂雙方家庭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狀況相當的舊式婚姻制度下的門當戶對,給天下多少有情人造成了不幸,從梁山伯和祝英臺,到張生和崔鶯鶯,“門當戶對”的觀念總是以“棒打鴛鴦”的丑陋面目出現,被追求愛情自由的人們口誅筆伐。
雖然許多女人都認為這種觀念是封建制度下的不合理認知,但現實中門當戶對并不是一種保守的觀念。對于我們的愛情和婚姻來說,它也是保證美滿的一個前提條件。
小文和小凱是大學同學,兩個人在學校時就談起了戀愛,難分難舍。但畢業后,雙方的父母卻不同意兩人最后在一起。因為小文家境較好,從小嬌生慣養,而小凱則家境貧寒,家庭負擔較重。最后兩人還是堅持結了婚,可是婚后的瑣碎生活讓他們的愛情受到了嚴峻的考驗。雖然他們有很多相同的東西,可以一起分享快樂和憂愁,但是,他們有更多不為人知的不同之處,比如擠牙膏的方式:一個從底部,一個從中間。為此他們吵了很多次。雖然聽起來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這樣的不和諧多了以后,兩人終于意識到,是幼年的生活背景造成了他們不同的生活習慣。
不同的思維觀念和生活習慣,讓他們之間總是有些或大或小的爭論。之后,他們覺得彼此需要更多磨合,來維系和調整彼此的關系。但是,兩個人許多的內在矛盾,完全在婚后的摩擦中爆發了出來。最終,小文和小凱決定結束這段讓彼此都痛苦的婚姻。
在這里,我們所說的門當戶對是指雙方家庭的為人處世、文化素養和家教家風要相近。前兩者決定著一個家庭的家教要求,長期的家教又會形成家風,家風會培養形成家庭成員的基本素質及人生觀和價值觀。而素質的優劣、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反映在對人對己對事的態度不同,甚至會全然相反。愛人之間的相處,離不開對人對己對事的態度,感情融洽與否,婚姻美滿與否,尋根究底,都有一個門當戶對的問題。
有心理學家認為,具有相似生活經歷、文化背景的男女,更易建立在行為模式、價值觀念、道德標準等各方面的共識。人是一種群體性的動物,孤立于群體的人是可悲也是可怕的,所以婚姻也就具有社會性。兩人在興趣愛好、社會認知上能達到一致,就為發展美好的愛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這樣的愛情也更容易被社會群體和家庭成員所認可。
“百年伉儷是前緣,天意巧周全。”什么層次的人,上天便給他配什么層次的伴侶,所以兩性之間才得以保持整體穩定。現代社會,“露西愛上杰克”只是好萊塢電影工業一手炮制的童話。正因為是人間難得幾回見的童話,《泰坦尼克號》的愛情故事才賺得了無數男女的眼淚。
心理學上來講,我們每個人的行為都受自己所從屬的集體和社會的巨大影響。集體內部的聯系越緊密,各個成員的思維方式和態度就越具有共通性,全體成員就越會具有相似的行為方式。所以,女人在選擇婚姻時,千萬不能無視父母門當戶對的意見或者建議。父母經歷了生活的磨礪,才沉淀出這么多的人生經驗,他們把眼光投到了現實中更具體的層面,而不是風花雪月的愛情。在需要物質和精神兩種食糧來讓人快樂的今天,我們更愿意選擇門當戶對,兩個人既需要有相同的生活習慣,更需要有共同的進步,而這恰恰是一樁幸福、高品質婚姻的體現。堅持愛情可以超越一切,而無視門當戶對的勸告,會為日后的婚姻生活埋下苦果。
當然,并不是說門不當戶不對就一定不幸福。幸福如飲水,冷暖自知。但是女人永遠要記住一件事,戀愛是兩個人的事情;而婚姻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只有兩個家庭有相近的生活習慣,并且對現實事物的看法相近,兩個人在生活中才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才會有共同的快樂,才會更長久的彼此欣賞,才會讓婚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
每個女人都想找到一個好歸宿,每個女人都想獲得一把打開幸福之門的金鑰匙。但是婚姻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你在選擇別人和別人家庭的同時,別人也在選擇你和你的家庭。只有在雙方都相互了解的基礎上,才能構建美滿、和諧的婚姻。
上一篇:都市人的寂寞:孤獨綜合癥
下一篇:隱性魅力:嗅覺塑造看不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