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鐳的母親
居里夫人簡介
諾貝爾得獎者小簡介
姓名:居里夫人(Marie Curie)原名是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
出生年代:1867-1934
職稱:波蘭物理學家
國家:波蘭
個人情況:居里夫人,原名瑪麗·斯可羅多夫斯卡,波蘭物理學家,最早榮獲諾貝爾獎的女性。居里夫人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兩項諾貝爾獎的人,而且是僅有的兩個在不同的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之一。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蘭華沙市的一個教師家庭。1891年,她只身前往法國巴黎大學理學院求學深造。于1893年獲得物理學碩士學位,1894年又獲得數(shù)學碩士學位。1903年,居里夫婦和柏克勒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11年12月她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居里夫人終生為人類的幸福獻身科學,從不計較個人的得失和榮譽,她擔任25個國家的104個榮譽職務,24次獲獎。1914年,鐳學研究所在巴黎落成,她開始在此主持居里實驗室工作,培養(yǎng)出許多頗有成就的科學家。她還是“居里學院”的創(chuàng)始人。她的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組成》、《論放射性》和《放射性物質(zhì)及其輻射研究》等。但后來由于過度接觸放射性物質(zhì)于1934年7月4日逝于法國上薩瓦省。
居里夫人成功故事——無私,淡泊名利
在捷徑上得來的東西決不會驚人。當你在經(jīng)驗和訣竅中碰得頭破血流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鮮血;他們的名字不是用筆而是用生命寫成的。
——居里夫人
諸葛亮有句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一種很高的道德情操。對于名利、地位、榮譽,古往今來有兩種截然不同的道德境界:一種是利欲熏心,唯利是圖。只顧個人、不顧他人和社會整體,信奉“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的人生信條,對個人有利就干、無利則不干,整日“爭名于朝,逐利于市”,這種道德境界歷來為人們所不齒。另一種就是淡泊名利,無私奉獻。
居里夫人曾兩度榮獲諾貝爾獎,這位女科學家以獻身科學為榮,視名利如糞土。她與丈夫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鈾后,主動放棄申請專利,也就自然拋棄了一筆財富。一戰(zhàn)爆發(fā)后,她把所有的獎章及諾貝爾獎獎金全部無償?shù)鼐杞o了國家。這種道德情操是常人難以企及的。著名學者愛因斯坦曾經(jīng)這樣評價居里夫人:“在我所認識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盛名所顛倒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中,獲得過多項大獎和多種榮譽,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yè)和處于戰(zhàn)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女兒當玩具。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fā)給她的金質(zhì)獎章,于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么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巨額的諾貝爾獎金,對于一向清貧的居里夫人來說,并不看重它,而是把大量的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女友、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許多朋友責怪居里夫人沒有把財產(chǎn)留給自己的孩子,而她給孩子們留下的卻是那獨立不羈的精神和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
愛因斯坦在評價居里夫人的一生時,雖然只用了簡單地幾個字談到她的科學成就,但是其他的卻都用來贊揚她的品格力量。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居里夫人高尚的品格就像她杰出的科學成就一樣,在人類文明史上永遠閃爍著令人崇仰的熠熠光輝。
教育啟迪
無私,是一種精神,一種影響力;淡泊名利,是一種境界,一種健康的心態(tài)。在當今以物質(zhì)及名利為先的社會當中,讓自己擁有一份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多么地難能可貴!
在名利面前,保持心境平和、寧靜,做到:寵辱不驚,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這般從容、灑脫,實在是深厚的修養(yǎng)和歷練的成熟。
其實,人生的意義,在于盡力發(fā)揮自己所長,去發(fā)掘、充實、磨練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且在這個過程中,享受收獲和美麗的人生樂趣。并把自己所知、所有、所得,與別人分享,向周圍環(huán)境付出。這樣,你才會覺得生活空間廣大開朗,生活內(nèi)容充實而豐富多彩。
上一篇:威廉·拉姆塞——氡的最早發(fā)現(xiàn)者
下一篇:崔琦——河南出生的諾貝爾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