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悲憫,利他向善
中國人常說,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說,最初的人性是向善的。自古以來,善良一直都被人們推崇為一種高貴的品質,那些行善積德、心懷悲憫的人也一直被人們所敬仰。事實上,一個內心充滿慈悲心的人不但能獲得他人的認可,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心境得到了提升。
也許有人會說,這個社會到處是爾虞我詐,慈悲心早已蕩然無存。但這只是個例,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美與愛。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初升的太陽,那是自然之美。我們每天都能擁有他人的關愛與幫助,這是人性之美。
人生匆匆,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有無數個過客,盡管是匆匆而過,但他們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分愛,一分幫助,雖然他們的幫助可能只是舉手之勞,也可能很渺小,但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或許這就是愛的魔力。人類最無私的美麗,能讓這個世界遠離渾濁、走向光明。反過來,如果我們都能心懷悲憫,對他人的難處感同身受,并伸出援手,那么,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會因為愛而變得更美麗。
曾經有一位成功人士,在他的人生中,有這樣一次經歷:
那段時間,他因為腫瘤動了手術,出院后,進了一家寺廟修行。那段時間的修行是很艱苦的,但卻給他留下難以忘懷的記憶。
當時,他在那家寺廟的主要工作就是布施化緣。這個工作是很辛苦的,天氣寒冷的時候,他只穿著草鞋、披著斗篷,出去化緣,他的腳都被劃破了,但他還是強忍著疼痛,繼續前進。走了很長時間后,他已經毫無力氣了,正當他準備返回時,他遇到了一件事。
在街角,有個年邁的打掃大街的老婆婆,來到他的跟前,給他的行囊中放了500日元的硬幣。
就在那一瞬間他被感動了,他的心里頓時充滿了難以名狀的幸福感。
后來,他從寺廟離開,回歸到正常生活。當人們問及這件事,他回答:“雖然她也很貧窮,但當時卻絲毫不猶豫,或者那500日元是她全部的資產,她的心靈是多么美好,這是我65年以來第一次感受到的來自靈魂的震撼,通過她自然而然的慈悲行為,我感覺自己觸摸到了神佛的愛。”
把自我利益置于一旁,首先對他人流露出悲憫之心——老婆婆的行為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卻是人世間思想和行動中最善最美的舉動。
當然,有個問題必須注意,即對他人的悲憫,不應該只是掛在終日喋喋不休的嘴邊,而是要鐫刻在心里。以仁愛之心去愛人,無論是對我們的朋友或者曾經的敵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每一個人,即使真的做一次東郭先生又何妨?再兇惡的豺狼也有其善良的一面。
因此,生活中的每個人,都應該以故事中的老婆婆為榜樣,心懷悲憫,并且多做利于社會、利于他人的事,而且,在必要時候,還要犧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你可以從身邊做起,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如生活中,人人都會遇到一些困難、矛盾和問題,都需要別人的關心、愛護,更需要別人的支持、幫助。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主動關心、幫助他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使助人為樂在社會上蔚然成風,那么,你就能隨時隨地得到他人的幫助,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上一篇:微笑看待人生,好運就不會遠離
下一篇:思路明確清晰,才會有好的出路